杭州知府 杭州知府是什么官

牵着乌龟去散步 杭州 10

今天给各位分享杭州知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杭州知府是什么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南宋历任临安知府有哪些人
  2. 苏轼前后几次任杭州知府
  3. 明朝杭州的官职大小关系
  4. 喻兆藩在清朝末年担任杭州知府的情况。
  5. 清朝绍兴知府和杭州巡抚,谁的职务高
  6. 清朝历任杭州知府有 *** 吴的吗

一、南宋历任临安知府有哪些人

因为杭州是南宋的行政首府,因此,知杭州(临安)的人员一般都是高级别官员,甚至是由被罢免或赋闲的宰相级人物出任。从建炎元年起,相继知临安府(杭州)的人有:

叶梦得,侍其传,康允之,叶焕,吕颐浩,张澄,张叔献,沈该,赵不弃,汤鹏举,宋贶,赵士●(那个字实在找不出来),曹泳,韩仲通,赵子潚,钱端礼,林安宅,黄仁荣,陈辉,吴芾,薛良朋,王炎,周淙,姚宪,胡昉,韩彦古,莫蒙,沈复,沈度,胡兴可,赵彦 *** ,韩彦直,李椿,赵磻老,吴渊,王佐(跟那个断臂的王佐不是一回事),张杓,赵不鎏,潘景珪,谢深甫,袁说友,王厚之,蔡戡,徐谊,钱象祖,谢源明,王溉,丁逢,朱晞颜,赵善坚,丁常任,陈景思,王补之,赵善防,廖俣,赵弥坚,赵善宣,赵师石,黄荦,徐邦宪,王柟,赵时侃,章良肱,程覃,陈广寿,袁韶,赵立夫,林介,余天锡,余铸,袁肃,顾颐仲,赵与懽,史岩之,赵与勤,余天任,余晦,曾颖茂,颜颐仲, *** 仁,马 *** ,叶隆礼,魏克愚,洪焘,吴革,刘良贵,孙子秀,潜说友,赵与植,吴益,黄万石,赵孟传,家铉翁,文天祥。

===============================

实际上临安知府只是一个俗称,一般的正式称谓为“知临安府”。

杭州知府 杭州知府是什么官-第1张图片-

二、苏轼前后几次任杭州知府

苏东坡曾两次来杭州任官,前后五年。之一次是36岁——39岁,时任杭州通判,相当于副 *** 大小。第二次是54岁——56岁,任杭州知州,是 *** 之职了。虽然两次来杭都是外放的,但他觉得在杭州是很快乐的。初到杭州他就写下诗句:“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位诗人、 *** 家、美食家、酿酒家、刚正不阿的清官、幽默闲散的田园老农,一直视杭州为第二故乡。他说:“居杭积五年,自忆本杭人。”可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那种南方的轻松愉快,那些恬静的美景,钟灵毓秀的湖光山色,赋与诗人无限的灵感。杭州以温柔的魅力浸润着苏东坡的心神,赢得了他的欢心。而杭州有幸迎来了这位大诗翁,为富庶赛天堂的杭州增添了文化和诗意。他以不羁的胸襟,潇洒的神韵为杭州留下了无数不朽诗作,传说苏轼在杭每日一诗,尽诉西湖之美,杭州之丽。因为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也使这西湖一碧万顷的绿水青山,名闻遐迩,美誉远播。

三、明朝杭州的官职大小关系

1、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2、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 *** 更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3、明朝初期,中书省为 *** 更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 *** (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 *** 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更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4、都察院是明朝 *** 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5、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 *** 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更高行政长官。

6、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 *** 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 *** 司法机关)卿,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7、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 *** 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8、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9、四品以下六品以上还有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10、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11、内阁大学士(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正五品皇帝顾问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12、六部(明代 *** 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

13、尚书正二品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14、左、右都御史正二品掌监察、执法即前代的“御史台”。

15、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正七品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16、巡抚明之总督、 *** 、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17、翰林院学士正五品掌修史、著作、图书等

18、(每科一人)正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19、十二监 *** 正四品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以宦官掌之。

20、(地方)左、右布政使从二品掌一省之政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更高行政机构。

21、(地方)按察使正三品掌一省刑狱之事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22、府知府正四品掌府之政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23、县知县正七品掌县之政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24、都指挥使正二品地方更高军事长官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25、(卫)指挥使正三品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26、(所)正千户正五品“所”统于“卫”

四、喻兆藩在清朝末年担任杭州知府的情况。

喻兆藩喻兆藩(1862—1 *** 0),字庶三,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20岁时在萍乡县参加童试,被补为县 *** 员。光绪十一年(1885)选为拔贡,接着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 *** ,在为父奔丧守孝期间,恰逢哥老会在大安里 *** ,喻在当地招募乡勇500余名协助萍乡知县守城,受到朝廷奖励。光绪二十一年( *** 5),萍乡遭遇大旱,赤地百里,惨不忍睹。适逢在家的喻兆藩挺身而出为民解困,只身赴金陵(南京)见两江总督刘坤一,面陈灾情。总督即发库银数万两,萍乡数十万灾民因此得救。光绪二十九年,喻春天补宁波知府,因围海造田和发展海运等政绩显赫,清廷授喻以道员在任,候补加盐运使衔,二品顶戴。光绪三十一年(1905),喻挑头筹资3万两白银,成立萍乡瓷业有限公司,他自任总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喻补为杭州知府,而后又升任宁绍台海防兵备道。光绪三十四年,喻母亲病故回家守孝至辛亥 *** 爆发。此后喻回归故里潜心著作。 *** 9年(1 *** 0)卒于原籍清溪。喻兆藩一生有《问津录》、《温故录》、《既雨轩诗抄》等著作传世。惜诗未搜到。只找到几副对联:方公园联罗气象以万千,君子营前此遗爱;吞云梦者 *** ,楚王台畔想斯人。清溪喻氏家居门联田园饶乐趣;山水有清音。三侯庙联医术救人,家学渊源承仲景;高风冠世,神仙事业并旌阳。

五、清朝绍兴知府和杭州巡抚,谁的职务高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更高行政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更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更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

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在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不久就将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

明中期以后,巡抚逐渐取代布政使成为一省之行政长官,布政使品级由正二品降为从二品,进而知府也由正四品改为从四品。各府因自然条件的差异、交通通塞、事务繁闲、人口多寡、路程远近、案件多少、民风顺劣,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省会或四个字都含有的为最要缺。

含三个字的为要缺,含两个字的为中缺,含一个字或四字全无的为简缺。虽然都是正四品,但是简缺和中缺一般给初次当任知府或当任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初次任职的,往往不是朝廷直接任命正式任职三年,而是由督抚奏请朝廷,署理知府职务一年;要缺和最要缺则给当任知府很有经验的官员。

六、清朝历任杭州知府有 *** 吴的吗

1、没有姓吴的。如果看到有姓吴的,那是小说中虚构的。

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 *** 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个级别,分 *** 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3、清朝 *** 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4、清朝沿袭明朝传统,清初官制,大体承明之旧,只是对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厘革。直到雍正、乾隆时候,才逐步调整,从而稳定下来。

5、知府,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更高行政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

6、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知府 杭州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