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什么城之称,杭州又叫什么城

牵着乌龟去散步 杭州 8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杭州是什么城之称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杭州又叫什么城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杭州又称什么城
  2. 杭州的别称杭州被称为什么城
  3. 杭州的雅称是什么城
  4. 杭州的别称是卞城还是杭城
  5. 杭州叫什么城
  6. 杭州别称

一、杭州又称什么城

1、问题二: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杭州最牛的别名是“天堂”

2、杭州古称钱唐。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3、问题六:急!请问杭州别称是什么城?

4、杭州“婆留城”的别称,源于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

5、杭州历史上官方没有“卞城”“杭城”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杭州一般称为“杭城。

6、问题九:杭州城市的美称是什么?是什么城?

7、杭州这个城市非常美丽是旅游城市,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二、杭州的别称杭州被称为什么城

1、杭州的雅称花园城,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 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共辖10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 8.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93.60万人。

2、杭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 *** *** 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

3、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4、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办。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2019年6月未来 *** 试验设施开通运行。11月29日,杭州直飞开罗航线正式开通。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杭州 *** 为特大城市。

三、杭州的雅称是什么城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历史悠久,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这座古城曾被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为“人间天堂”,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更具 *** *** 的城市之一。

作为杭州的 *** *** 景点之一,西湖更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明珠。西湖周围群山环抱,水天一色,景色秀丽壮观,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西湖分为内湖和外湖,占地面积约6.39平方公里,湖面被绿树环绕,清波荡漾,别有一番风趣和气质。

杭州还是中国互联网之都,拥有许多具有当代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例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财富中心,它是一座商务写字楼,以其大气、美观、现代的外观为人所熟知。另外,杭州的中国智谷、网易杭州研究院等具有 *** *** 的高科技企业众多,使得整个城市都显得充满了科技与现代感。

杭州素有“吃在中国,杭州之一”之称,是中华美食的 *** 之一。杭州的菜系以清淡、鲜香出名,具有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口感。杭州的地方美食有如笋干、莼菜、东坡肉、西湖醋鱼等,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杭州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知名的饮食之都。

5.旅游胜地——“天下名山”黄山

杭州是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除了西湖等景点外,还拥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下名山”黄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黄山景区拥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泉水、秀美的松柏,是中国 *** *** 的自然景观之一。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经 *** 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 古刹灵隐寺、天竺寺是杭州最有名的 *** 寺院之一。西湖国画村更是展现了杭州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的文化遗产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7.生态城市——山清水秀的大城市

杭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中国山清水秀的大城市之一。市区内拥有诸多背靠群山、面向水景的建筑景观。衢江、钱唐江以及其它许多著名景观滋养着杭州市这片水岸之地。杭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充分展现了杭州市 *** 的人文关怀,在全国范围内声名卓著。

杭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暖人心扉的氛围,是一座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商贸繁荣,科技创新不断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生活文化、美食历史无不体现多元、 *** 和包容的特 *** ,是一座令人心向往之的城市。

四、杭州的别称是卞城还是杭城

杭州,别称武林、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全省 *** ,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全国重点风景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入海口,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称钱唐。

五、杭州叫什么城

杭州是中国浙江省省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地处江南,历史悠久,自古就是繁华之地。自宋代起,已是全国的商业、文化、教育中心,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因风景秀丽,自然风光和建筑文化均以更高的美誉得到广泛赞誉。

前面已经提到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但近年来,其它的别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知晓。其次,杭州也被称为“丝绸之府”,因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此外,还有“东方荷兰”的美称,象征着杭州浓厚的水乡文化和荷花的盛开;最后,杭州还有“钱塘新区”的称谓,象征着杭州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

除了美称和别称外,杭州在其它方面的称呼也是不同寻常的。在古代,杭州被称为“临安”,是南宋时期国都所在地;此外,近现代初期,杭州还被称为“杭埠”,意思是“港湾”或“码头”,象征着杭州当时的经济核心地位;最后,杭州还被称为“钱塘”,源自于钱塘江这一著名水系。

相信很多人在搜索“杭州叫什么城”时都会感到疑惑,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首先,杭州本身是一个城市,其次,杭州也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再者,杭州还是商业、文化、旅游、交通、科技、教育中心城市,所以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可以 *** 杭州。

随着时代的发展,杭州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光明。近年来,杭州被誉为中国更具发展潜力、更具投资吸引力和最适宜生活城市之一。未来,随着杭州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杭州将不断焕发出新的一面,使其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尽管杭州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但这并不能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无论是美称、别称还是称呼,都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知杭州的独特之处。相信随着杭州的不断发展,它的名誉和地位也将越来越高。

六、杭州别称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

别名有临安、钱塘、武林、杭城。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 *** *** 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 *** 。扩展资料: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 *** *** 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 ***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杭州。

(1)从“余杭”到“钱唐”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之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 *** 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 *** ,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 *** )废郡为州,“杭州”之名之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杭州是什么城之称,杭州又叫什么城-第1张图片-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 *** 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3)吴越国的国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 *** 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 *** 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 *** ,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4)南宋时的京城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 *** ),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

明湖,全名明圣湖,杭州西湖的别名,出自于宋代曾巩的诗《西湖二月 *** 》: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意思是:船只荡漾在明湖上,清澈的湖面好似镜子般照着我衰老的容颜。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西湖属 *** 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 *** 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西湖周围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内峙外耸,根据岩 *** 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 *** 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多洞穴,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

(1)从“余杭”到“钱唐”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之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 *** 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 *** ,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 *** )废郡为州,“杭州”之名之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 *** 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3)吴越国的国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 *** 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 *** 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 *** ,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4)南宋时的京城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 *** ),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

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腰鼓城。

1、武林:杭州之旧称。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广场、武林门等即是。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汉书》,与境内武林山有关。

2、钱塘:钱唐县是杭州的前身,设立于秦朝或者战国时期,是今杭州市区内出现的之一座县城。南陈钱唐县升格为钱唐郡,隋改置杭州,下辖钱唐县等。“钱唐”至唐改名“钱塘”,此后钱塘县作为县名沿用至清朝。

3、临安:临安原为杭州下辖一县之名,南宋时称杭州为临安府。故南宋时期的三部地方志皆以“临安”命名(《乾道临安志》《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此临安即指杭州。

4、腰鼓城:得名于五代吴越,钱镠第二次筑杭州城后,彼此 *** 的州城与县城被包进一座大城内,此城南北距离大而东西距离小,形似“腰鼓”。遂有此名。

1、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2、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 *** )废郡为州,“杭州”之名之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3、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于杭州。当时的杭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

4、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两浙大都督府,又改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为江浙行省省会。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5、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城墙周围十里,南至今开元路,北靠 *** 路,东临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滨公园,并辟有六座城门,总占地1436亩,成为杭州的“城中城”( *** 初年拆除)。

光绪二十一年,清***在中日战争中失败, *** 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本租界。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杭州是什么城之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杭州又叫什么城、杭州是什么城之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杭州 什么 之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