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千西子 郭沫若西子三千个

牵着乌龟去散步 杭州 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杭州三千西子的一些知识点,和郭沫若西子三千个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郭沫若写的 *** 的诗
  2. 三千西子是什么意思
  3. 关于西子湖饮酒赏荷的诗句
  4. 西子三千个

一、郭沫若写的 *** 的诗

1、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2、电量夺天日,泽威绝旱涝;更生凭自力,排灌利农郊。

3、出处:出自当代作家郭沫若的《游 *** 》。

4、郭沫若,中国 *** 优秀 *** 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5、是中国现代著名的 *** 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 *** 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 *** 之后 *** 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6、1963年金秋时节,郭沫若副 *** 长受 *** 委托,偕夫人于立群负责陪同来华签订两国边界条约的友好邻邦 *** 全国评议会议长塔帕和夫人一行,访问南方城市杭州等地。其间于11月4日抵达新安江水电站访问并游览库区 *** ,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夙愿。

7、在繁忙的外事活动期间,郭老抓紧机会听取陪同人员介绍电站、水库概况,并以浓厚的兴趣询问了库区 *** 名胜古迹及保护情况。

8、听完介绍和参观电站后,郭老一行便登上一艘大型游艇,进入浩瀚的库区 *** 游览观光。一入湖区,郭老立即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吸引。由此写出了这篇《游 *** 》。

二、三千西子是什么意思

1、三千西子是什么意思?在中国文化中,“三千西子”指的是 *** ,而“西子”是杭州的别称,因为西湖被称为“钱塘江上美如画的西子湖”,因此,杭州被称为“三千西子之地”。这个词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杭州名叫“临安”,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三千西子”一词是形容临安城内的 *** 数量足以达到三千之多。

2、对于现代人来说,“三千西子”可能更多地被用于作为形容词,形容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场景的美丽和优美,例如:浪漫的三千西子之都,富有禅意的三千西子名胜区等。当我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景点,或与一个美丽的女孩相恋,我们也可以用“三千西子”来形容这份美丽,凸显出它的魅力和吸引力。

3、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的梦想,包括追逐美丽。然而,美丽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在作者试图形容杭州 *** 时,他不仅仅使用了“三千西子”,还写下了“西子参差十万户,水村听涛数百家”,意味着他不仅仅关注 *** 的数量,而且关注 *** 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追逐美丽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真正的美丽是内在的,我们不应该只是追逐外表,还应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关于西子湖饮酒赏荷的诗句

1.西子湖饮酒赏荷的悠闲是哪首诗

西子湖饮酒赏荷花的悠闲指的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全诗如下:

西子湖饮酒赏荷花的悠闲指的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的四季:春天,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夏天,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在西子湖畔饮酒赏荷的悠闲;秋天,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在夜晚西窗下互诉情愫的思念;冬天,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在临别劝慰友人勿忧知音的豪爽。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

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小池荷叶雨声年代:【宋】作者:【杨 ***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游西湖年代:【明】作者:【张复亨】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采桑子年代:【宋】作者:【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年代:【宋】作者:【杨 ***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荷花有感年代:【宋】作者:【于石】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 *** 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西湖四景年代:【宋】作者:【程安仁】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忆与唐公游西湖年代:【宋】作者:【宋祁】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写林和靖梅花诗后年代:【宋】作者:【萧澥】西湖幽处卧烟霞,湖里荷花匝四涯。何事先生得佳句,荷花却不似梅花。

西湖旧梦年代:【宋】作者:【汪元量】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泖滨见荷花(二首)年代:【元】作者:【邵亨贞】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夜泛西湖五绝年代:【宋】作者:【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西湖二首年代:【宋】作者:【曾巩】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白莲池年代:【宋】作者:【王炎】处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无谓一池褊小,以人为重何殊。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年代:【宋】作者:【范成大】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

至杭都洲湖上年代:【宋】作者:【方恬】春闱试罢且徘徊,十里荷花浑未开。笑指西湖且归去,闲时应待我重来。

登吴王郊台作年代:【明】作者:【唐寅】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 *** 向上行。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平。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

西湖年代:【宋】作者:【林洪】烟生杨柳一痕月,雨弄荷花数点秋。此景此时摹不尽,画船归去有渔舟。

荷花年代:【宋】作者:【吴龙翰】花列千行彩袖,叶收万斛明珠。可惜坡仙不在,风情绝胜西湖。

采莲曲年代:【宋】作者:【俞桂】西湖西畔荷花多,扣舷女儿娇歌。道旁骏马金叵罗,欲住不住横秋。

放船却入花深处,临流照妆噤不语。南山起云山山雨,折得荷花不归去。

弄波惊起 *** 双,水珠溅湿芙蓉裳。恨无飞羽致汝旁,朔洄从之云路长。

东坡守杭年代:【宋】作者:【秦观】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西湖荷花年代:【宋】作者:【文同】红苞绿叶共低昂,满眼寒波映碧光。应是西风拘管得,是人须与一襟香。

荷花年代:【宋】作者:【杨巽斋】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西湖绝句戏题年代:【宋】作者:【韩元吉】人道西湖一曲屏,只应真色画难成。柳堤竹坞无穷意,更著荷花百媚生。

题张埧夫腴庄图年代:【宋】作者:【杨 *** 】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临平山下西湖上,总被腴庄拨取归。

杭州三千西子 郭沫若西子三千个-第1张图片-

2012-12-29 09:11:48byheart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13-01-03 17:55:25fiying1西湖荷花朝代:宋作者:文同红苞绿叶共低昂,满眼寒波映碧光。应是西风拘管得,是人须与一襟香。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宋杨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

1、《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 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2、《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3、《西湖杂诗》清·黄任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 *** 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14、《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 *** 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15、《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16、《苏堤春晓》明· ***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17、《曲院风荷》明·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18、《双峰 *** 云》清·陈糜南北高峰高 *** 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19、《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 *** 。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20、《平湖秋月》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21、《涌金门见柳》元·贡 *** 之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22、《南屏晚钟》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23、《夜泛西湖》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24、《花港观鱼》清·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25、《西湖柳枝词》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26、《西湖留别》唐·白居易 *** 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

三千姑苏脉,千秋家国梦。(苏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杭州)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南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

商女不知 *** 恨,隔江犹唱 *** 花。(南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杭州)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苏州)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南京)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 *** 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赏荷花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更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之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 ***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 *** 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 *** 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 ***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 *** 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 *** 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白居易《西湖留别》

东南之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陈德武《水龙吟·东南之一名州》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西湖雨后, *** 两岸平拍。——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西湖依旧流。——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周德清《【中吕】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 *** 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更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四、西子三千个

1、“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只有到了 *** 才能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2、 *** 原名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途经黄山,汇集了黄山的山涧沟壑泉水,奔流到浙江淳安县后被人工大坝拦腰截断,形成了著名的 *** ,这就是农夫山泉的水源,想想看,这来自黄山的山泉之水能不甜么?

3、 *** 的更优质的水源,可直接饮用,如果超市里的农夫山泉果真是来自 *** ,那可真的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了。

4、 *** 还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人工湖,整个水域共有1078个岛屿。

5、其实每个岛屿都是一坐山峰,当年建水电站蓄水时不仅淹没了高山还淹没了两个古县城,蓄水量相当于三千个杭州西湖,郭沫若先生有诗云“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6、 *** 风景秀丽,泛舟湖上远眺,山峦起伏横似黛眉,湖水清亮宛如明眸。

7、真是“船如天上坐,人如镜中行”啊!

8、之一次下船登上梅峰岛,这里的观景台是 *** 制高点,站在上面整个湖面尽收眼底,大大小小的岛屿绿宝石般散落湖面,岛与湖面相连处 *** 的 *** ,象一条条金腰带缠绕岛底,将岛屿打扮得温婉抚媚,整个梅峰岛郁郁葱葱,景色优美,有不少漂亮的仿古建筑,就连坐在亭廊上休息的游人,看上去也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儿。

9、第二次离船上的是锁岛,一把硕大的平安铜锁伫立岛上,很是壮观,听说还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呢,还有各种锁造型,非常别致,情侣们往往会在这里锁上一把锁,寓意情定终身。

10、第三次下船上月亮岛,岛上有不少精美的雕塑,我最喜欢老人坐月牙上读书的这座,看他手握书卷面带微笑,显得气定神闲,悠哉悠哉,月亮岛还是著名的婚纱摄影基地,许多情侣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幸福时刻。

11、与月亮岛相连的是猴岛和鱼乐岛,这两个岛主要是吃喝玩乐,岛上有漂亮的花卉,风景优美,岛上有个神奇喷泉,人的喊声分贝越高,喷泉喷出的水柱就越高,没有声音就不喷水,很是有趣。

12、该上船返程了,再次眺望远山微黛,再次细看近岛绿翠,船浆搅起的湖面波纹丝绸般柔美,只觉得船速好快,不一会儿就靠岸了,我站在甲板,不禁想起李白当年游徽州时,留下的诗篇:

13、新安江向来以水清著称,正是“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只是傍晚不会有猩啼,也不会有远游他乡游子的悲切落寞,有的只是游人的依依留恋。

文章分享结束,杭州三千西子和郭沫若西子三千个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西子 郭沫若 杭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