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我站立的地方和你所站立的地方原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我站立的地方以及你所站立的地方原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我所站立的地方作文
1、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世界;我怎么样,世界便怎么样;我是什么,世界便是什么;我有光明,世界便不再黑暗。——题记
2、自从我的生命进入这个世界,家便是我首先进入的一个 *** ,我与家的关系也从此建立起来,并随时光流转而日趋复杂。我与家的关系即我与家人的关系,父母、兄弟及其他亲人的生活与我分毫相系。我在成长,我从家中获得的是支持、教诲和抚慰,这些珍贵的精神宝藏影响着我的 *** 格、心理、观念和行为。渐渐地,我便成了家的形象代言。我怎样待人处世,我的家便是如此,我温和则家温和,我好胜好斗,则家人好胜好斗,我淡泊则家庭淡泊。同时,我与家的发展是同时的,我与家的联系是相互的,我与家无时无刻不在给对方施加影响,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人不必抱怨家庭如何,因为,我便是我家,我如何则家如何。
3、世界以国家的划分为一种存在形式,人无法选择血统,正如我生就了一套中国的骨血,我生于我的中国。中国的历史是悠长的,我只能欣赏或旁观;中国的当下是丰富的,我亲身参与。从懂事明理那一天起,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滋长出一种国家意识,即我做某件事便是一个中国人在做某件事。我从书本中读屈原和杜甫,读陆游和文天祥,读到的是一种国家情怀。以一己之身做一件事,一件为改变国家而奋斗的事。我没有理由只为自己而生活,只因我的灵魂上有中国的 *** 。祖国的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成功,祖国的问题也是每个人的问题。只需每一个“我”做出一份努力,一份改变,就可以成为祖国的.努力,祖国的改变。
4、所谓人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信念,一个眼神,一条路……我的人生就是我眼里的世界,这个世界由我创造,与别人的不同,因我而动,随我而变。我的旅程的初衷,与别人无关,是我的人生;我生活的目的和原则,由别人去评论,是我的人生;我的信条和选择,任环境改变,是我的人生。我的心若善良,我眼里的世界就是善良的,我的人生就是光明的。
5、人的目光决定脚下的路,心境决定眼里的世界。我要一个怎样的家、国和人生,就需付出自己的那一份改变,那一份努力,那一份心境,因为我所站立的地方只能由我自己去改变和创造。
二、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
1、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2、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 *** ,不相信学场有别于 *** ,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 *** 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 *** 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 *** 。
3、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 *** 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 *** 的,享乐是有道德的。--《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4、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5、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6、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 *** ,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7、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8、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 *** 他们, *** 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 *** 说点什么。
9、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 *** 、 *** ,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 *** ”、“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 *** 于伟大的互联网。
10、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11、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12、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 *** 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 *** 其中。
13、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 *** ,不相信学场有别于 *** ,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 *** 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 *** 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 *** 。
14、也许有同学会笑话, *** 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15、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16、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 *** 、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 *** ,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17、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 *** 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18、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 *** 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19、 *** 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 *** 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更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 *** 。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20、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21、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三、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出自哪里
1、2010年10月,著名学者、北京 *** 学院崔卫平教授在自己的 *** 上,写下这句话,并发到微博上。那时,“正能量”这个词语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但有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的内涵,经转载,这句话在网上广泛流传。
2、原句:“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公民”。
3、崔卫平,女,江苏盐城人。1956年生。1982年 *** 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 *** 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4年底起在北京 *** 学院文学系、社科部、基础部任教。1999年任教授。
4、现为北京 *** 学院基础部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和当代中国先锋文学。近年来同时从事思想文化评论写作,并译有当代中东欧思想及文学。著有《积极生活》、《正义之前》等书。
5、一、思想文化评论集:《带伤的黎明》,19万字,青岛出版社,1998年12月。
6、二、文学理论、批评 *** 集《看不见的声音》,17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7、三、散文随笔集《我见过美丽的景象》,12万字,百花州出版社,2000年8月。
8、四、译著:《布拉格精神》,15万字,作家出版社,1998年7月。
9、五、编著:《苹果上的豹--当代女 *** 主义诗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0、六、编著:《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3月。
11、参考资料: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青年时报崔卫平—百度百科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