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地方小戏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地方小戏和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哪些地方特有戏曲
2、河北省:河北梆子 3、天津:评剧 4、山西省:晋剧、蒲剧 5、陕西省:秦腔、眉户 6、河南省:豫剧、曲剧 7、湖北省:汉剧、楚剧 8、湖南省:湘剧、花鼓戏 9、广东省:粤剧 10、广西:桂剧,壮剧 11、江西省:赣剧、采茶戏 12、福建省:闽剧、莆仙戏 13、浙江省:越剧、绍剧 14、上海:沪剧 15、安徽省:黄梅戏、徽剧 16、江苏省:昆曲、淮剧 17、山东省:吕剧、山东梆子 18、甘肃省:陇剧、南木特戏 19、贵州省:黔剧、花灯 20、云南省:滇剧、白剧 21、四川省:川剧 22、青海省:黄南藏剧 23、 *** :二人台、蒙古剧 24、辽宁省:二人转 25、吉林省:吉剧 26、黑龙江省:龙江剧 27、 *** :歌仔戏 28、新礓: *** 尔剧、新疆曲子 29、 *** :藏剧 30、海南省:琼剧。
二、小戏的小戏剧目
1、剧目,是已在舞台上演出过的各种样式的戏剧剧本的统称,主要指戏剧的题材和演唱内容。汉族民间小戏的剧目紧密联系着广大民众生活的各个方而,就题材而言,大多集中于日常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和社会生活,也有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如道情戏,但是在演出中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民间小戏的创作者、演出者们,把非常熟悉的劳动场面加以集中,选取某些小小的矛盾,构成单纯动人的情节,来反映人情世态和传统美德。因此,民间小戏中常见的内容是:犁地、种麦、推磨、挑水、送饭、砍柴、挖笋、放牛、打铁、补锅, *** 剧目有《打猪草》(黄梅戏)、《打酸枣》(祁太秧歌)反映家庭生活趣事的小戏也数量众多, *** *** 剧目有《夫妻看灯》、《回娘家》、《补锅》。
2、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3、在封建礼教 *** 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 *** 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这类剧目数量最多,流行最广,或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倾慕追求,以及对男耕女织的纯朴爱情生活的向往,或叙述 *** 再嫁、僧尼相爱、闺女自找对象的故事,表达出人们追求婚姻自主、蔑视封建礼教的大胆叛逆精神,具有明显的反正统色彩。 *** 作有东北二人转《王二姐思夫》、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晋西北二人台《走西口》、内蒙二人台《尼姑思凡》、河北梆子《小放牛》。这里主要介绍《走西口》。
4、河曲、保德两县位于晋西北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区,二人台是这一带的地方小戏。传统的二人台剧目约有200多个,内容多取材于劳动民众的现实生活,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走西口》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劳动人民血与泪、苦与恨、情与爱的真实写照。“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这里地瘠民贫,加上封建 *** 阶级的层层盘剥,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口外”谋生。“西口”指杀虎口,因位于长城的另一通道口——张家口的西面,故称“西口”,内地人经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跨越长城,到察哈尔、绥远等地,即今河套、后山一带去谋生,俗称“走西口”。
5、二人台《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遭受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的情景。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 *** ,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从唱腔音乐来看,既有明快的欢唱,又有气势磅礴的悲声,还有如泣如诉的对歌,字字血,声声泪,扣人心弦。整出戏分为四个部分,之一部分写新婚 *** 孙玉莲满怀希望和喜悦的心情,等待着太春借粮归来。第二部分着重写太春没有借回粮食,想远去西口谋生,但又怕玉莲不同意的矛盾心情。夫妻二人一个要走,一个想留,矛盾冲突随之展开。第三部分写玉莲知道留不住太春,不得不帮助丈夫收拾行装,送他上程,临别前对丈夫千叮咛,万嘱咐,通过人物的对唱表达了夫妻二人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哥哥你走西口,小 *** 实难留,怀抱着梳头匣,给哥哥梳梳头”。清朝男子留长辫子这是特有的服饰习俗,梳完辫子然后送到大门口,对离家后的衣、食、住、行都作了叮嘱:“吃饭你要吃热”、“喝水要喝长流水”、“走路要走大路”、“住店要住大店”、“坐船要坐船舱”,凡是做妻子应想到的都想到了,一般妻子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一桩桩,一件件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临到分别的最后一刻说出了一个纯洁 *** 最担忧的事情:“哥哥你西口外行,不要贪花红,恐怕你变了心,忘了 *** 好恩情。”她谆谆告诫丈夫不要沾花惹草,没有感情基础的“朋友”是不牢靠的:“有钱是朋友,无钱下眼瞅,总不如小 *** ,年长日子久。”这使我们想到,《西厢记》里莺莺与张生分别时也说过:“你却休提金榜题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其意境,其情感远不及《走西口》深沉。这一部分通过叮嘱的全部内容,描写夫妻难舍难分的全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多情、温柔细腻的农村妇女形象。第四部分是一个简单的尾声,太春与玉莲终于分手了,当太春“走出二里半,扭回头来看”时,“了见小 *** ,还在房上站”,这真挚、素淡的粗线条勾勒,可以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眼前那凄苦动人的场面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难怪二人台《走西口》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唱腔处理方面,由于受到演出时间、场地的 *** ,唱腔可长可短,见机行事,灵活多变,因此,有了“本体”与“变体”之分。“本体”指剧情的骨干部分,没有什么变化。“变体”,即在枝节、语言、唱段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增加或删减,伸缩 *** 强。民间小戏稳定的演出惯制和多变的艺术 *** ,使之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1、北京市: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陕西省:秦腔: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3、安徽省: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 *** 、 *** 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4、江苏省:昆曲: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5、河南省: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 *** 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地方小戏和山东地方戏曲剧种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