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地方人物资料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经济网地方人物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现代人物杨殿勋简介
1、杨循,河北无极人。杨循于1910年3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17年任村学校小学,1 *** 4年考入河北第七中学,学制四年。毕业后,因为家里上不起学,为了谋生,我在无极县 *** *** 务指导 *** 会工作了一年。那时,杨殿勋专心于他的研究。在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杨殿勋于1 *** 9年8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班。放学后我经常打零工谋生。1931年升入该校中文系本科。这时,在湘仪 *** 老师的推荐下,杨殿勋被介绍到北平图书馆索引组工作学习,并协助他们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从此,杨殿勋的生活来源得到了保证。后来,杨殿勋参加了《石刻题跋索引》的编纂工作,直到1935年从北师大毕业。从此,杨殿勋被正式调到北平图书馆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杨殿勋在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学校中文系的课程,杨殿勋还阅读了大量的清人文集和各种业务参考书,掌握了当时先进的分类标引 *** 。它奠定了图书馆工作和图书版本和目录学的基础。
2、1937年5月,杨殿勋从北图索引组调到中国采访组任组长。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占领了北平。但由于北平图书馆是由中美文教基金会 *** 会资助和共同主办的,日本人未能接手。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美正式宣战,日 *** 才任命周作人为馆长,接管了北平图书馆。在此期间,杨殿勋的生活非常艰难,精神备受折磨。受 *** 救国思想的鼓舞,杨殿勋多次利用图书馆工作为 *** 地下工作者传递信息。解放后,这位地下工作 *** 向北方 *** 组织作了报告。80后,这位 *** 向 *** 反映了情况,开了证明。后来,根据 *** 部有关文件,杨殿勋被指定在中华人民 *** 国成立前参加 *** 工作,享受退休待遇。从1937年到1945年 *** 胜利,杨殿勋先后发表了《跋四部丛刊本》、《石经论著录》、《 *** 石经目》、《宋代金石书目考》、《宋代金石佚书考》、《中国家谱通论》等作品。其中大部分已编入索引。
3、1945年 *** 胜利后,风暴之魂SF传奇1945年 *** 胜利后,北平图书馆恢复正常工作。12月,杨殿勋被聘为《图书馆》季刊主编兼中文采访组组长。但由于图书短缺,很少购买图书。其主要工作是接收 *** 没收的敌伪书籍,最重要的是接收 *** 信托局保管的几批书籍。从库存编目到编目处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中日图书总数达数十万册,成为当时图书馆藏书的主要来源。杨殿勋近几年发表的 *** 有:《中国年谱目录述评》,《记》,《跋尾》,《跋》,《读后记》,《跋》等。
4、北平于1949年和平解放。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方地图由人民 *** 接管。作为留用人员,杨循正式参加 *** 工作,并被任命为首席采访官。1950年,他被派往华北人民 *** 大学学习。回到图书馆后,他担任采访部主任。在 *** 的领导下,杨殿勋自觉加强思想改造,努力做好图书采访工作。
5、1959年, *** 化部批准,杨殿勋被派往 *** 德国参加世界书籍装帧艺术展, *** 完成了任务。
6、向科学进军1962年, *** 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北图的工作重心从普及教育转向为 *** *** 政军机关服务,为重点科研和生产建设服务。这一年,杨殿勋从采访部调到书目部担任主任。主要任务是编制多学科书目和回答读者咨询问题,协助查找多学科书刊。这份工作需要很高的中文翻译和阅读知识,专业的书目,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杨循非常感兴趣。在为各社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他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 ”前夕,杨殿勋不再担任行政职务,而专门从事商业咨询。除了这个职位,杨殿勋还担任编辑,负责以下职位:《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编辑。编辑部。编辑部。编委、副主编。他被任命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 *** ,并被任命为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
7、1980年至 *** ,杨殿勋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中国 *** 历史资料》由书目与文献出版社出版。也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过,《中国古桥技术史》,《文献丛刊》,《中国历代年谱总录》,《续录》,《谈谈中国古籍和古籍分类》,《中国年谱概说》和《略论王重民 *** 对于版本学的贡献》。
8、1984年,杨殿勋从北京图书馆退休。1987年被聘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赖少波的人物简介
1、赖少波,男,1965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 *** 建瓯市 *** 会第九、十、十一届 *** *** 、 *** 建瓯市文史委副主任,建瓯市方志委主任兼建瓯市 *** 局长,《建瓯市志》主编,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2、1993年,编著的《建瓯探源》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
3、1984-2005年,在建瓯二中任职;2005年-2011年,调任建瓯市方志委,主持建瓯市地方志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发展、宣传地方本土文化等读志用志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构建了地方志的四大核心支柱和六大服务平台,在地方志 *** 获得普遍好评。2012年2月起,兼任建瓯城市 *** 局长。
4、2005—2012年,先后主编了《建瓯之最》《建瓯通地理卷》《建瓯通历史卷》《建瓯通民俗专辑》《建瓯通姓氏专辑》《建瓯地情百问》《北苑茶文化》《可建村志》等《建瓯通》系列地情丛书,特别是《龙茶传奇》(2011年由 *** 出版发行集团出版,个人专著)和《建瓯十大街区史话》(2012年,由福建地图出版社出版,主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
5、近年来,致力于对闽北文化,特别是建瓯的闽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笋竹文化、饮食文化以及 *** 文化作深度挖掘和提炼,并在福建电视台、南平电视台、建瓯广播电台、各单位部门及中小学开设地情专题讲座,为提升建瓯人文魅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尤其是配合协助福建电视台拍摄《闽茶源·北苑御茶》、在南平电视台主讲“北苑御茶”系列讲堂、创研北苑御茶茶艺表演套路,编著出版《北苑茶文化》和《龙茶传奇》,以及创作《北苑御茶之歌》等,极大地提升了建瓯北苑茶的文化内涵和品味。《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建瓯时空》等报刊均有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6、多年来,先后在《中国地方志》《福建史志》《广西地方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安徽志苑》《中 *** 俗》《南京乡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福建地理》《福建教育》《新加坡联合晚报》《神州旅讯》《港台信息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 *** 上百篇。
7、曾多次 *** 建瓯 *** 文史委作大会发言,受到好评。特别是2009年市 *** 十一届三次会上,所作的题为“关注民生,整治内河,贯通地脉,兴我芝城”的发言,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8、一分耕耘,一份收获。1999—2011年间,多次荣获“建瓯市 ***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9年,荣获“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中学地理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人事厅和省方志委联合表彰的“全省地方志 *** 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在南平电视台主讲的“陆游与建瓯的三缘”,荣获“中国城市教育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2011年应邀江苏省连云港四季茶城主讲“北苑茶文化”,获得社会的普通好评。
9、18岁时,他迷上了地方志,十年间他翻阅上百种史志典籍,写出21万字的《建瓯探源》;
10、32岁,凭着对地方志的热爱,他手抄12册20卷的《嘉靖建宁府志》;近三年,他在《志苑》、《巴蜀史志》等多家权威史志刊物发表 *** 18篇,编印《建瓯通》系列地情丛书6种。
11、赖少波与地方志结缘于1984年。当时他还是建瓯二中的地理教师,教学之中常涉猎乡土风情,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他萌发了编著《建瓯探源》, *** 介绍建瓯历史的决心。 1984到1993年,近10年中赖少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处奔波。他多次到省市各级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瓯地方志—— *** 版的《建瓯县志》、明嘉靖版的《建宁府志》、清康熙版的《建安县志》和《瓯宁县志》。这四本旧志让他如获至宝。有了旧志做基础,赖少波有了更多的信心,他花了6年时间纵览史志典籍上百种,复印资料上千份,摘录各种备忘卡片上万张,终于完成了12万字的《建瓯探源》,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赖少波没有满足,他不断对《建瓯探源》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改。1999年,21万字的《建瓯探源》顺利再版,新增了9万字。这就是赖少波与地方志结下的之一段情缘。
12、《建瓯探源》出版后,赖少波说,当时自己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绚丽的建瓯古代历史画卷,那些动人的历史风景让他再也不愿意走出来了。于是,他萌发了临摹手抄一套《嘉靖建宁府志》的想法。从1994到1997年,他与 *** 联袂,完成了明嘉靖版《建宁府志》全本12册20卷线装本的手抄工程。为了能够保持旧志的原汁原味,他们特意选用发黄的道林纸,特别印出了线装旧书的底版,所有的文字、 *** 图全部用钢笔手抄临摹,封面和装帧全部仿照原书的样式,力求体现旧志的本真味道。为了让更多喜爱旧志的朋友也能像他一样拥有自己的旧版志书,赖少波采用原书的版式翻印了这套旧志,翻印本问世后,100套很快被同仁们一“抢”而空。这是赖少波与地方志结下的第二段抄志情缘。
13、2005年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程启动了,这时赖少波被调到建瓯市地方志编纂 *** 会主持工作,担任《建瓯市志》主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赖少波把地方志的编写与应用从陈腐的“故纸堆”中摆脱了出来,搭上了 *** 时代的快车。
14、2006年,建瓯市开通了“建瓯地情资源网”,构建了一个 *** 的地情信息和数据平台。目前,网站点击率已突破13万人次。对此赖少波开心地说,这比起出版图书的威力大多了。同年9月,赖少波又启动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新动作——设立数字化地情信息中心,在建瓯市行政中心大楼三楼,设立了闽北之一个方志陈列室。地情中心设有《建瓯县志》手稿资料库、《建瓯市志》送审稿资料库、建瓯地情丛书资料库、全国县(市、区)地方志资料库、建瓯历代志书资料库和福建省志资料库等文本资料外,还特设数字光碟库和 *** 影像库,并把图书目录全部录入电脑。目前,地情中心已拥有藏书上千种,存书超万册。此外,2006到2008年,还先后刻录地情光碟23种,除入库80余片外,其余均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送。这就是一个“志迷”和地方志结下的三段不解之缘,这也是一个“有志”赖少波的三段人生速写。从一名中学青年教师,到一名地方志专家,赖少波的成材经历也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这个人生道理。
三、历史人物,帮!!
1、三国时蜀国大臣。字公琰,三国湘乡县(今祁东县砖塘乡,一说今湘乡县)人。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授官广都县长官。及刘备为汉中王,任命他为尚书郎。后来诸葛亮成立丞相府,他先后任东曹椽、参军、丞相府长史兼抚军将军等职,成为诸葛亮的重要助手。诸葛亮死后,刘禅遵其嘱托,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蒋琬,先后任其为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封安阳亭侯,复加为大司马。公元246年,蒋琬卒于军中,刘禅追封为恭侯,葬于涪(今绵阳市效西山之顶)。
2、字子初,汉末蒸阳(今衡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少以胆识才 *** 名。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他见刘表非英明之辈,均辞谢不就。刘备攻取西蜀后,任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椽。刘备曾称“子初才智过绝人”,诸葛亮也曾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任刘巴为尚书,后又叫他代 *** 为尚书令。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告策命,均出自刘巴之手。
3、字先义,东汉桂阳郡耒阳马水人,出身官宦家庭。谷朗成年后,正值三国鼎立时期。朗出任吴国。先后任郎中、尚书令史、郡中正、长沙浏阳令、都尉、尚书郎。后调入朝中,拜五官夕郎中,迁大中正大夫,专司察举人才。吴永安六年(263),交趾郡吏吕兴背叛吴国。建衡元年(269)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牂牁,进军交趾,讨代吕兴。平乱后谷朗迁九真太守。吴凤凰元年(272),谷朗病逝任所,归葬耒阳。为昭示其功绩,时人刻有《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碑》。碑现存耒阳县城,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4、东晋文学家。字君章,桂阳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少有志尚。据说他曾 *** 一只文彩异常的鸟飞入口中,从此文思日进。始任州主簿,后为郡功曹。桓温镇荆州,召为征西参军,转州别驾。后入朝为尚书郎,又出任宜都太守。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官终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年七十七卒。他名重一时,谢尚称其为“湘中之琳琅”,桓温誉为“江左之秀”。所著文章流行于当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三卷,已佚。今存《答孙安国书》、《更生论》,载《弘明集》。其文理精词隽,不事繁词。传在《晋书文苑传》。
5、字齐美,五代十国后蜀时衡山县人。出身县吏之家,博学能文,工于辞赋,有名于时。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前蜀主王建死,子衍继位。衍喜爱诗文,生活奢侈,常派人来楚采购货物及花石之类。欧阳彬在别人的资助下来到西蜀,向蜀主献《独鲤朝天赋》(也作《 *** 朝天赋》),王衍大悦。欧阳彬被任为嘉州刺史,后蜀时,官至尚书左丞相。
6、字南仲,号倍庵,南宋衡山人,赵方之子。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等,淳佑七年(1247)四月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淳佑九年(1249),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宝佑五年(1257),封卫国公。咸淳二年(1266)逝世,追赠太傅,溢忠靖。
7、字彦直,南宋衡山人。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受任为蒲圻尉,后调知青阳县。任内施政中提出:“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时人以为名言。南宋韩侂胄北代失败以后,宋金之间达成和议。赵方已任湖北路安抚使,认为这种和议不可能久持,及招兵择将,准备战守。后金兵果然来犯,赵方数次大败金兵,功迁龙图阁侍制、长沙县男、焕章阁直学士、显漠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刑部尚书、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嘉定十四年(1221)病逝,临危仍叮咛部下“协心报国”。
8、南宋衡州治(今衡阳市)人,字叔章。宋末曾任知临安府等职,不畏权势,被贾似道罢黜。帝显德佑元年(1275)为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抵抗元军,守潭州三月,城破后壮烈战死
9、衡山义城乡十三都(今衡东县霞流乡平日村)人。元延佑四年(1317),湖广乡试,何克明居榜首。次年,赴大都(北京)会试,廷试连获之一,三元及第,在湖广间享有盛名。中状元后,任过上高县知县,衡州路推官。因在衡州路政绩卓著,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丞。明朝北伐军攻克大都时,何克明因父丧在家守制。元亡明兴,他没有 *** 出仕。晚提杜门谢客,从事著述,著有《周易集解》、《诗经笺注》,可惜二书已散佚。
10、字良玉,号茹庵。元至正 *** (1358)十二月初一日生于衡山东隅的藻江(今衡东县石湾乡的枣山村)。明洪武十年(1377),茹瑺入国子监就读,受朱元璋器重,授承敕郎,洪武二十三年封为太子少保。建文四年(1402),燕兵攻破京城,朱棣召唤茹瑺,瑺之一个劝朱棣登位。不久,朱棣下诏,封茹瑺终身为忠诚伯,食禄千石,并立下金书铁券,券文有“中外一人,中流砥柱”的褒奖语。嗣后,又把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下嫁给瑺长子茹鉴。永乐六年(1408),奉命出京营建长安郡主府第,回京后犯了所谓的“不送赵王”的罪过,被遣送回乡。路经长沙,未去拜谒谷王,再遭 *** ,以违背朱家王朝祖先 *** 的罪名关进狱中,于永乐七年二月服毒自尽。
11、字朝用,号玉山。明代衡州府耒阳人。宣德王年(1430)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辨明冤狱,为朝廷耳目。李玺任监察御史期间,先后巡按江苏、浙江、陕西、四川等地,不阿权贵,秉公办案,为民伸张正义,享有“李青天”之誉。后调监视京闱,秉公无私为群僚仰慕。正统十年(1445),升迁浙江参政。正统十四年(1449),晋升云南按察使。李玺在云南任期,清廉勤政,深受滇民爱戴,明代宗朱祁钰派礼部侍郎考核其政绩后,很是赞赏,着晋京陛见。李玺先天走,次日云南绅耆推选500人进京,诣阙保奏挽留。明代宗看了奏章后,赐诏褒异,晋通议大夫,仍今李玺赴云南留任。李玺第二次赴云南后,更是兢兢业业尽心民事,留任十三年之久,直至以疾乞归。滇民为纪念李玺,立生祠以祀之。
12、字汝重,号石亭,明代衡州府耒阳人。弱冠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才猷练达,处理问题果断,办事迅敏。正德己巳(1509),由正郎改任浙江监察御史,纠劾文武官员违先不如法者,肃正纪纲。胡文璧刚正不阿,两浙官员欺民劣迹尽敛,百姓受到实惠。任满后,擢为大常少卿。先后调守凤阳,保定、天津。后因上《禁草皇庄疏》触怒明武宗朱厚照被捕,贬为延安府检校。嘉靖元年,明世宗朱厚熄继位,复起用为四川按察使,未上任即病逝。
13、字稚文,以字仲南,别号白野。明嘉靖三 *** (1559)进士,历任行人官、御史、泉州知府、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朱炳如为官清廉谨慎,地方馈赠一律不受。赴任时不讲排场,一人一骑进城,随行常仅两箱图书几套公服。为御史时,不徇私情,不畏权势,曾上书弹刻副将监司以下官吏的不法行为,海内称为名御史。为泉州知府时,重视教育,培育人才,泉州学子感恩戴德,立朱公生祠以纪念之。其卒年不详,死后葬于衡阳城西十里渔子铺,即今衡阳市郊区长湖乡境内。
14、字君庸,号楚石,祁阳咸菜塘(今属祁东)人。明隆庆丁卯(1567)举人。辛未(1571)进士。历任松江法官、监察御史、陕西及四川按察使、云南巡抚,旋迁吏、刑、户部尚书,兼理河道漕运。陈荐为官50余年,洁己奉公,关心人民疾苦,曾疏请改折漕粮,均平排山(今属祁东鸣鹿乡)驿马。
15、字禖生,号景元,明湖南衡阳人。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二岁成进士,选庶吉士,补福建道监察御史。他不怕得罪权贵,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以 *** 不法官吏及 *** 弊端为己任。曾多次上疏批评辅臣李廷机。特别是对控制陕西税收的宦官梁永蛊害巡按御史徐懋恒一案,陈宗契上疏指陈梁永对人民 *** 敲髓,怀恨御史徐懋恒秉公执法,造蓄“蛊毒”谋害徐。陈宗契在奏疏中列举事实,切中要害,请诛梁永以正国法,其直言敢谏之声威,令朝臣无不震惊。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为通政司参议。后转任右通政。时熹宗年幼 *** ,宦官把持朝政,忌宗契直言,遂派任太常寺卿,负责礼乐,别无实权。陈宗契不满 *** 魏忠贤专权误国,辞官隐居不出。在隐居期间,犹不忘民困,常具呈藩抚,诉民疾苦。崇祯三年(1630),召为兵部右侍郎,朝命未达前三日卒。
16、王夫之长兄,字石子,一字石崖,别署有耐园、铿斋等。介之毕生致力于经学,对《春秋》研究尤精,著有《“春秋四传”质》、《“春秋”家说补》、《“周易”本义质》、《诗序参》、《诗经尊序》等书。《“春秋四传"质》被《四库全书》收入。
1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鼓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 *** ,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 *** 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展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穿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善诗文,也会词曲。论诗多独到见解。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在哲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
18、字日峰,号乾斋,自号南岳老人。清时湖南衡阳白沙洲人。康熙时生员。平生精于诗、书、琴三艺,尤以草书见长。丁一焯在书法上成就非凡,《清泉续志人物 *** 技传》、《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记载。著有《书法粹语》一书,对写字的运腕、运肘、运神、运气、结构布局等方面论述详尽。
19、字占咸,生于祁阳金兰桥(今属祁东)。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授编修,次年御试得之一名,升工部侍郎。乾隆四年,任安徽巡抚。乾隆十年,任江苏巡抚,十一年,加太子少保,调任福建巡抚。任内勤政爱民,百姓实受其惠。清廷嘉其政绩,于乾隆十二年冬升陈大受为兵部尚书。十三年,主会试,转吏部尚书,夏,任军机处协办大学士,教习庶吉士,侍讲经筵,当了皇帝的先生。秋,摄户部尚书。这时正对金川用兵,军事如织,陈大受日夜被召见,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平金川后,出任两广总督。后积劳成疾,卒于任所。
20、字鱣常,号刚亭,先祖由浙江钱塘迁入衡城江东岸,遂为衡阳人。乾隆五十九年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成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知府、布政使、巡抚等职。因两次遭诬陷,道光十年(1830)被降职回家,从此闭门谢客,但对地方公益仍是倡导或讲言。道光二十三年病逝,葬于衡阳城郊金甲岭。
21、字映旌,号宝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生于衡山县黄子堂(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嘉庆十年考取状元,任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彭浚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不久,补奉天府丞、提督学政。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道光十二年因病辞职回乡,十三年十月初七殁。
22、清乾隆时衡阳县人,以驾船为业。他是为衡阳县首先引种单季晚稻的人。同治《衡阳县志》兴誉他为衡阳的神农氏。原来衡阳县只有单季早稻和中稻,春种秋收。县境蒸水两岸广大区域,夏季多发水灾,早中稻被淹后,再不能种谷物,常致全年无收,而山田又常遭干旱,故衡阳县历来粮食不足。后 *** 典至四川引进耐寒稻种,正适合衡阳大水后种植,自此沿河农民不愁洪水淹没早稻,再种照样有收成。人民为感谢他引种功劳,每年新谷登场,必先用新米饭祭他,奉之为五谷之神,救难之尊。
23、字南陔,又字正夫,衡阳石坳乡人。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不久升御史。在御史任上,他针对湘南、广西吏治 *** 、官库空虚、盗贼猖獗的事实,多次上疏,建议慎选清廉,训练士兵,加强战备,以防患于未然。道光三十年,升浙江巡抚。咸丰二年六月,调任湖北巡抚。不久又调山西。适逢太平天国农民军 *** 长沙,武汉吃紧,他被留下来筹办防务。次年1月13日,太平军攻陷武昌,常大敦自缢而死。朝廷追赠总督衔,于湖北建专祠,赐祭葬。
24、字义渠,今常宁县湖塘乡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四次赴京会试,均落第。咸丰三年(1853)大挑得二等,候补教谕。咸丰四年,曾国藩令他以教谕随征。咸丰五年,随罗泽南 *** 太平军,得知府衔。咸丰十年解军事,赴粮道任。随后升按察使,再擢湖北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授安徽巡抚。后受僧格林沁亲王 *** 降职。同治七年乞假回归故里。回乡后,倡立西乡经纬公学,督修《常宁县志》,编辑《常宁诗文存》、捐银二万两建培元塔。著有《俚话征实》、《从征图记》,有《唐中丞遗集》传世。
25、清朝湘军将领。字雪琴,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随父回籍。1853年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后又悉力扩军,逐渐控制长江水面,并参与 *** 九江、安庆。1861年擢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 *** 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6、字伦青,白果长碧冲(今衡山县松柏桥乡长碧村)人。年轻时跟外祖父尹慎微学医。同治二年(1863)开始行医,对内科、外科、喉科、肿症等专心研究,医术日见精进。当时白喉病甚为流行,而诊治尚无专著,一般医师对此病束手无策。李纪方开始试用外祖父所传治白喉的一些 *** 。20年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辑成《白喉全生集》一书,使许多医生解开了白喉恶症的疑难,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李纪方因之蜚声国内,时人称之为治白喉神医。李纪方逝世后,后人为他雕刻石像,陈列于河南南阳的医圣祠,与我国历代112位名医像并列,他的名字载入了1 *** 1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
27、字云廷,因其肤黑 *** 勇,又称谭黑虎。衡阳县龙田桥人。谭上连身伟而秀,膂力过人,少年时即得“谭无敌”称号。咸丰八年(1858)投湘军,历任千总、参将、总兵。同治年间,新疆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受英、俄 *** 支持,成立“哲得沙尔国”。为防国土割裂,左宗棠于光绪二年(1876)委派谭上连为先锋官从肃州入疆,毙敌2000余名,生俘1200余名,直捣托克逊城,打开了南疆门户。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谭上连任更高军事长官―― *** 提督。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三( *** 0年4月21日),因枪伤发作卒于喀什,遗体归葬衡阳县醒狮乡。
28、字爵棠,号椒生,清泉(今衡南县泉溪狮子坪)人。王之春出身文童,弱冠从戎。19世纪70年代,先后作为李鸿章和彭玉麟的部属,驻防北塘海口和江苏镇江一带。光绪五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威胁我国的东部海疆。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归国后,向朝廷上 *** ,陈夷务,自请带锐师归复中山。并将此行的见闻写成《谈瀛录》。光绪十年,法国侵略 *** 和中国,王之春受命说泰国夹攻中国,因故中止。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朝野人士激烈反对,要求废止条约。他受命赴法,引法国出面干涉。俄、德、法三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联合照会日本,迫使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侵占。光绪二十四年, *** 四川余栋臣 *** 。二 *** , *** 广西柳直 *** ,激起国内拒法运动。二十九年十月,遭爱国志士万福华谋刺未遂,万被捕,黄兴、章士钊等牵连入狱,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三十二年卒,浩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文章分享结束,地方人物资料库和中国经济网地方人物库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