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世界上毒蛇最多的地方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世界上毒蛇最多的地方的知识,包括世界之一毒蛇排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世界上哪些国家或地区毒蛇比较多
1、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在美国约有25种蛇是毒蛇或有毒 *** 唾液分泌物,除 *** 斯加,缅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在美国虽然每年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伤,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数为儿童,老年人,某些 *** 派中耍弄毒蛇的 *** 和未治或治疗不力者。大多数系被响尾蛇咬伤而且几乎所有死亡者均被响尾蛇咬伤所致。被其它毒蛇咬伤的大多为铜头蛇和少数的棉口蛇(一种水中的噬鱼蛇)。珊瑚蛇占所有蛇咬伤的<1%。每年被动物园,学校,养蛇场,业余和职业养蛇者所收养的进口蛇咬伤约100例,多数被咬者为男 *** 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发生于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恼怒的时候,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
2、 *** 是复杂的物质,主要是具有酶活 *** 的蛋白质。虽然酶起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更重要的 *** 可能是分子量较小的多肽。大多数 *** 成分似乎与受害者多种生理受体部位结合,因此武断地将 *** 分为"神经 *** ","血液 *** "和"心 *** 素"是肤浅的,可能导致临床判断的错误。
3、大多数北美颊窝毒蛇(响尾蛇)的 *** 所含的毒 *** 蛋白成分可引起局部和全身作用。这些作用可引起局部组织损害,血管损伤,溶血,弥漫 *** 血管内凝血(DIC)样(去纤维蛋白)综合征(见下文)和肺,心,肾及 *** 变。响尾蛇 *** 可改变毛细血管通透 *** ,进而使电解质,胶体和红细胞通过血管壁外溢到被咬部位和其它 *** (如肺,肾,心以及罕见的中枢神经 *** )。起初为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和血液浓缩。后来,血液和体液集中到微循环而导致休克,低血压和乳酸 *** 酸血症(lacticacidemia)。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可增加心脏和 *** 衰竭。在严重响尾蛇咬伤的病例,可见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000/μl)或同时伴有其它凝血障碍。 *** 引起的血管内凝血可激发去纤维蛋白综合征,而导致呕血,血尿和内出血。 *** 衰竭可能继发于低血压,溶血或血管内弥散 *** 凝血样综合征的严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某些严重响尾蛇咬伤者可见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大多数北美颊窝毒蛇的 *** 仅引起轻微的神经肌肉传导改变,而莫哈维和东部菱背响尾蛇的 *** 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
4、珊瑚蛇( *** 蛇)的 *** 主要含有神经毒成分,可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由于缺乏明显的蛋白溶解酶活 *** ,故咬伤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轻微。
5、蛇的类别大多数颊窝毒蛇咬伤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是咬伤部位及邻近组织立即出现明显的灼痛,水肿(通常在10分钟内,很少超过30分钟)以及红斑和瘀斑。若不治疗,水肿发展迅速并可在数小时内累及整个肢体。可出现区域 *** 淋巴管炎和肿大触痛的淋巴结并伴有 *** 部位表面的体温升高。在中等度或严重响尾蛇咬伤时,瘀斑常见,在咬伤后3~6小时内出现于咬伤的部位。被东方及西方菱背响尾蛇和大草原,太平洋及树林响尾蛇咬伤后,大多数都十分严重;而被铜头蛇和莫哈维响尾蛇咬伤后则不严重。皮肤可出现紧绷,变色;8小时内通常在被咬部位出现疱疹并常可出血。这些变化通常是表浅的,因为北美响尾蛇咬伤仅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若不治疗,咬伤处的周围坏死常见,并且周围的表浅血管可有血栓形成。大多数 *** 作用的高峰出现于咬伤后4天之内。
6、全身 ***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出汗,发热,全身乏力虚弱,感觉异常,肌肉自发 *** 收缩,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和休克。响尾蛇咬伤者可有橡胶味,薄荷味和金属味。莫哈维响尾蛇咬伤可引起呼吸抑制。响尾蛇 *** 中毒可引起范围广泛的凝血异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按国际正常化比率测定)或部分凝血致活酶激活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或上述变化共同存在的类似于弥漫 *** 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的综合征。出血可发生于被咬部位或粘膜,可见呕血,黑粪和血尿。大多数病例,血细胞比容明显上升是继发于血液浓缩的早期现象,后来可因补液和凝血障碍所致的失血而可使血细胞比容下降。在严重病例,溶血可使血细胞比容迅速下降。
7、珊瑚蛇咬伤时,疼痛和肿胀轻微或缺如,并且常常是短暂的。全身症状可延迟到8~24小时,创口周围常有感觉异常,数小时内肢体乏力明显。病人可有明显的虚弱和嗜睡,感觉可有变化,包括欣 *** 和倦睡。颅神经 *** 也可出现,包括上睑下垂,复视,视力模糊,发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及多涎。接着可出现呼吸窘迫和肌肉搐搦。一旦珊瑚蛇 *** 中毒的神经效应出现,抗蛇 *** 很难使之逆转,尽管给予治疗仍可持续3~6日,不治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8、 *** 中毒的程度蛇咬伤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蛇的大小和种类,注入 *** 的数量,伤口的数目,咬伤的部位和深度(例如头部和躯体咬伤比肢体咬伤严重),被咬者的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咬伤和开始治疗之间的时间和被咬者对 *** 的易感(反应) *** 。
9、在文献上有时将 *** 中毒用数字分等级,但根据局部变化,全身症状和体征,凝血参数和其它实验检查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较为实用。 *** 中毒的分级应按最严重的症状或体征或实验检查结果来分, *** 中毒可从轻度很快发展为重度,因此必须连续重新评估。
10、毒蛇牙印牙印可提示侵犯毒蛇的种类,但不能作为阳 *** 鉴定。按蛇的颌骨解剖为基础的典型牙印模式,在现场是不被发现的。响尾蛇可留下1或2个牙印或咬伤和其它牙齿标志;单个牙印很常见。无毒蛇咬伤通常有多个牙印。
11、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 *** 按其 *** 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12、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
13、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 *** 蛇、 *** 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14、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更具 *** *** 。
15、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
16、先从认识的误区谈起误区一:小蛇不毒
17、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 *** 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18、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 *** 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 *** 的毒 *** 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相信每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几个男生拿着大棒石头追打一只拚命逃窜的小蛇。现在应该知道,这也不仅仅是好玩。况且,蛇类本身是对人类极其有益的一种动物,我们应该尽量保护野外的每一种生物。
19、误区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20、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甚至在许多网页的“野外教室”栏中也有类似误人子弟的地方。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 *** 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医院收治的这类蛇伤病人不在少数!
21、首先必须清楚的是,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22、即便是有毒蛇咬伤,大多数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关系,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 *** ,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23、掌握毒蛇的活动规律,蛇伤的预防
24、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更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另外这几年 *** 洪水偏多,洪水将大范围的蛇洞淹没,也会造成陆地上无家可归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25、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蛇种不同,活动规律也不同, *** 蛇, *** 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26、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要穿长裤,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
27、毒蛇怕人,受惊后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多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毒蛇身体时,它才咬人。因此,在适于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提高警惕,并做适当的防护,许多蛇伤是可以避免的。
28、对不同的毒蛇,防治的 *** 也有所区别。只有正确识别毒蛇,才能进行对症防治。
29、毒蛇的标志 *** 是毒牙,按其形态,可以分为沟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额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前毒牙和后毒牙。但是这种鉴别在应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种 *** 是从蛇的外形和色斑上来鉴别!
30、学名:Oxy *** anus Microlepidotus
31、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干燥平原、草原,
32、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33、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沙漠,
34、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35、分布: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
36、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37、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
38、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海洋,食物以鱼类为主,卵生
39、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
40、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
41、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42、other:体长约50公分。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林,
43、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44、other:体长约1。5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
45、以小型爬虫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二、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毒蛇
1、栖息环境: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田边、菜地、道路旁边、接近水源的周边都常出没,蝮蛇为卵胎生,遍布极广,为数量最多的毒蛇之一。
2、蝮蛇是平江县咬伤人数最多的一种中 *** 混合型毒的蛇,每年蛇伤的60%是蝮蛇咬伤,危害面积极广,伤亡人数最多,它体积小,人们很难发现。
3、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平时行动迟缓,当受到惊扰时尾尖颤动。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
4、捕食鼠、蛙、哳蜴、鸟、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5、仔蛇2~3年 *** 成熟,可进行繁殖。蝮蛇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数蛇类不同,为卵胎 *** 。蝮蛇胚在雌蛇体内发育,生出的仔蛇就能 *** 生活。这种 *** 方式胚胎能受母体保护,所以成活率高,对人工养殖有利,每年5~9月为繁殖期,每雌可产仔蛇2~8条。
三、世界上那个国家毒蛇最多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毒蛇最多的国家
2、所以当地的环境气候适合大多数动物的生存,其中蛇类更是随处可见,全世界 *** 的蛇一共有25种,其中21种是在澳洲发现的。因为澳大利亚森林比较多,而且天气潮湿,地域宽阔,所以非常适合蛇的生长。每当到了蛇的繁殖季节,当地的野外就会 *** 着大量的蛇。
好了,关于世界上毒蛇最多的地方和世界之一毒蛇排名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