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上海刮什么风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上海刮什么风以及上海经常刮什么风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常年刮什么风
1.上海的气候类型是北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2.季风影响明显,冬季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则受西南季风影响。
3.上海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6°C左右,春秋季节较短,而冬夏季节较长。
4.该地区无霜期大约为230天,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200毫米。
5.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其中60%的雨量在此期间降落,包括春雨、梅雨和秋雨三个阶段。
6.上海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冬天大约126天,夏天大约110天,春秋两季加起来约130天。
7.夏季气温更高,7月和8月平均气温约为28°C;冬季气温更低,1月平均气温约为4°C。
8.年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上海冬季不会过于严寒,夏季也不会过于酷暑。
二、冬季上海盛行什么风,气候特点是什么
雨,雨不大,下的时间很长,空气很潮湿.
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六月份左右的梅雨季节,可以上网查,还有就是台风季节的雨,来势汹汹,褁雨携风,威力无穷.
上海每年年初1月上旬到2月上旬是隆冬,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北方强冷空气阶段 *** 南下时,会出现强烈北到西北大风和短期强降温过程,天气晴冷干燥,期间夜间极端更低气温在-5℃~0℃左右;而北方中等强度冷空气频繁地持续 *** 补充南下,同时西南暖湿气流相对活跃时容易出现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非常缺乏日照,盛吹弱北到东北风,天气阴冷潮湿.2月中下旬气温开始缓慢回升,寒意稍退,3月中下旬上海进入春季,气温呈波动 *** 明显上升,到4月极端更高气温有时可以达30℃以上(近年中2003年33.5℃,2004年34.3℃),但2月中下旬~4月上旬是上海寒潮次高发期,常有北方冷高压大举入侵,天气冷热晴雨交替迅速,天气形势不稳定,是全年气温变化幅度最猛烈的时期;
5月上海逐渐过渡进入夏季,雷暴等强对流天气,5月~6月上旬上海仍处于初夏时节,主要以晴热天气为主,但更高气温多在30℃~34℃左右,不会出现高温灾害,6月中旬上海逐渐进入梅雨季节,入梅初期往往处于江南梅雨带北侧受冷槽控制天气还算适宜,中后期随着梅雨带北跳,上海处于江淮梅雨带南侧,副热带高压虎视眈眈,上海天气潮湿闷热,偶尔副高加强过程中会出现强降水间的晴热高温天气间隙,每年的初波高温往往此时抬头,7月上旬上海出梅,转受较强的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稳定控制,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开始,盛行干热的南到西南气流,有一段持续高温酷暑天气,极端更高气温在37℃~39℃左右.
三、为什么上海的风这么大
1、上海的风不算大了,上海很少有大风天气,只有是台风来临时,才会刮几天。
2、一般来说上海作为临海城市,一定程度上受海洋气候影响,用以前书本上的说法是典型的 *** 带季风 *** 季后,所以有时候会有些比较大的大风天气。
3、上海是海洋型气候,所以和北方的冷不一样!北方是干冷,上海的冷感觉是有风钻到你骨头里的感觉,所以就会感到特别冷啦!别忘记采纳为满意 *** 哦~~~
四、上海风向
1、上海在东南沿海,而且是在淮河以南,应该是 *** 带季风 *** 气候,所以在来夏天是从海上吹来的自东南季风,冬天是从蒙古高压吹来的西北季风。
2、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
3、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受仪器启动风速的 *** ,通常将风速小于2m/s的风记为无风,即缺记风向。
4、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它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
5、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测风器上有长方形的风压板(重型的重800克,轻型的重200克),风压板旁边装一个弧形框子,框上有长短齿。
6、风压板扬起所过长短齿的数目,表示风力大小。
五、上海近几年的台风
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于6月29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沿西北方向移动,渐渐加强,7月1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月2日02时加强成台风,并继续增强,至7月3日02时台风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力15级50米/秒,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10级大风半径 *** 公里,这时台风已发展到最强盛时期,继续沿西北偏北方向北上。
7月4日11时到达北纬27.2、东经124.1度后开始转向,基本上沿东经124度笔直北上。
7月5日02时在上海以东约 *** 公里的海面北上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40米/秒,7级大风半径仍达500公里,10级大风半径达200公里,上海处在台风的7级大风范围内。
台风北上越过北纬32度后,转向东北偏北方向,7月6 *** 过 *** 半岛,最后于7月6日20时减弱消失。
台风移动路径和速度都比较稳定,台风早期在低纬度时移动速度较慢,在北纬18度附近加速,移速最快达26公里/小时;台风从北纬20度开始,移速一直稳定在18—20公里/小时。
台风最强盛时中心气压940百帕,且持续强盛的时间长达39小时。
高桥实测更低气压7月5日5时986.2百帕。
六月下旬生成的台风达到如此的强度,历史上比较少见。
台风的风速大,中心风速50米/秒,大于12级,台风的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10级大风半径 *** 公里。
由于7级大风半径大,沿海受大风的影响非常明显,7月4日开始浙江中南部沿海海面就出现12级大风,上海高桥站从7月4日10时开始刮7级大风,直至7月5日21时,持续时间长达32小时,过程更大风速达27.4米/秒。
“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水情的影响:受“威马逊”台风北上影响,上海地区出现了风、雨、潮的综合影响,因恰逢天文小潮汛,黄浦江的潮位不高,使“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的损失相对减少。
雨情:受台风影响,上海地区从7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开始下雨,至7月5日21时左右结束。
这次台风降雨过程,历时较长,长达34小时,但因降雨强度小,总的雨量也不大,雨量和雨强均小于“派比安”台风影响期间的降雨。
降雨中心位于市区的三江路桥附近,单站更大雨量为徐汇区的三江路桥76毫米,沿江沿海的大部分地区雨量大于50毫米,上海的西部地区雨量小一些。
风暴潮:这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非常明显。
以黄浦江黄浦公园潮位为例,7月4日07时,台风距上海的距离约600公里,这时台风的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速50米/秒,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长江口高桥站出现了6—7级偏东风,黄浦公园实测*** 3.48米,***增水0.83米,风暴潮十分明显。
随着台风的进一步北上,台风中心距上海的距离越来越近,上海沿海和长江口区都处在台风的7级大风范围内,测站实测气压也越来越低,风暴潮增水越来越大,过程更大增水达1.71米,7月4日下午的***增水1.11米,7月5日上午的***增水1.09米,两个***的增水超过1米。
实际上从台风越过北纬29.3度后,黄浦公园就出现了大于1米的严重风暴潮增水。
2002年第16号热带风暴“森拉克”,8月29日14时在太平洋中部洋面上生成,即北纬18.3度,东经155.3度。
由于正处于副热带高压南侧,受东风气流的引导,稳定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8月30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31日08时加强为台风,形成台风时,中心气压970百帕,近中心风力12级,7级风圈半径达350公里。
随着台风的逐渐西移,9月4日夜间至9月5日晨,台风中心越过硫球群岛进入东海南部,开始影响我国,影响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超过12级,7级风圈半径维持在350公里。
福建、浙江等华东沿海地区风力逐渐加强,本市也开始受到台风 *** 影响,长江口区风力达到了4—5级,并进一步增强。
台风进入东海后,9月5日至7日晨,由于台风引导气流的减弱,其移动速度变的较为缓慢,并出现了向南转向,9月5日20时至9月6日08时,沿125度经线向南移动了大约一个纬距,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从而增加了台风的影响时间。
从9月7日08时起,台风移速略有增加,到7日18:30时左右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 , *** 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大于12级。
*** 后,台风强度逐渐减弱,至9月8日20时后逐渐转为低气压。
台风期间本市的风力、气压、降水情况:
这次台风是2002年影响我国更大的一场台风,台风在浙江 *** 时中心气压960百帕,实测风力达12级,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40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
受其影响本市从9月5日起,长江口区的风力逐渐增大,9月6、7、8持续三天,外高桥出现了6—7级的偏北大风。
沿海的芦潮港、金山咀等站也出现了5—6级的偏北风。
由于离台风中心距离相对较远,本市的气压未出现剧烈变化,基本维持在1007百帕以上;由于台风 *** 云系不很发达,本市正处于云系边缘,因此也未出现暴雨情况,只是部分地区出现了零星小雨。
台风期间的水情特点:台风影响期间,本市正值入汛以来的第七次天文大潮,也是本市今年更大的一次天文大潮, 9月6、7、8、9四天,本市黄浦公园站的天文子潮分别达到了3. *** 、4.13、4.27、4.29米,黄浦江下游吴淞站的天文子潮分别达到了4.18、4.44、4.57、4.57米。
受台风影响,从9月5日开始,本市的沿江、沿海出现了持续的风暴增水,其中黄浦江下游的吴淞从9月5日到9日出现了4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最***位出现在9月8日00:15时达5.53米,为历史第三***位,风暴增水更大达0.96米;黄浦公园站从9月6日到9月9日出现了连续6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1:00时出现了5.33米的最***位,排名历史第三,更大增水出现在9月6日达到了1.09米;黄浦江上游米市渡站也出现了6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3:10时出现了历史第二***位4.17米。
沿海的外高桥、卢潮港、金山咀均出现了较大的风暴潮,其中外高桥出现了历史第四***位。
2004年第7号热带风暴于6月23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6月24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6月27日加强为台风,折向东北方向移动,并继续加强,6月29日台风发展到最强盛时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速50m/s达15级,7级风圈半径460公里,10级风圈210公里。
台风进入东经122度以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7月1日10时30分在 *** 花莲 *** ,7月2 *** 过 *** 省北部地区后进入东海南部海面继续向偏北方向移动,台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7月3日9点30分中心在浙江乐清黄华镇 *** ,继续沿浙江海岸线北上,经舟山海域转向东北,20时热带风暴中心已经到达上海以东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纬31.3度,东经122.4度,中心气压987百帕,近中心的更大风力9级,距中心大约 *** 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并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朝东北偏北方向移动,逐渐远离上海,7月5日08点钟减弱为低气压消失。
“蒲公英”台风呈现风力很强的特 *** ,中心更大风速达50m/s,近中心风力达15级,其中12级以上风力持续时间为84个小时。
在台风处于上海临近海域时,上海外高桥水文站的风力达到7-8级大风,长江口区达到9-10级大风。
另外此台风发展不稳定,“蒲公英”台风在减弱为热带风暴,经过上海继续北上过程中,中心气压又开始增强,由7月4日2点钟的990百帕增强到7月4日14点钟的983百帕,后又慢慢减弱,这在历史台风中是比较少见的。
受其影响,上海市黄浦江及沿海的许多站点均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最***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长江口区的外高桥站4日01时出现了5.02米最***位,超警戒线(4.90米)0.12米;吴淞口站7月4日凌晨1时15分水位达5.00米,超4.80米警戒线0.2米,市中心区黄浦公园站4日01时55分出现了4.73米最***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时30米水位达3.91米,超3.5米警戒线0.41米。
同时,受热带风暴强降雨云团的影响,3日上海市普遍出现了大雨、局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本市的北部地区,南部地区雨量相对较小。
其中,嘉定、宝山,崇明、浦东新区等地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个别站点崇明的新建站出现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区雨量相对较小,更大的杨浦区为37毫米,其他各区雨量在20多毫米。
虽然“蒲公英”台风在穿过 *** 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于7月3日16时继续减弱为热带风暴,但该台风依然风力较强,受“蒲公英”台风北上 *** 云系的影响,上海外高桥水文站风力达到8-9级,又恰逢黄浦江处于大潮汛,因此,上海地区受到了风、雨、潮的综合考验,最***位超过了警戒水位,由于预报及时,防汛措施得当,大大降低了上海地区因台风引起的经济损失。
雨情:7月3日20时热带风暴中心到达上海以东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纬31.3度,东经122.4度,中心气压987百帕,近中心的更大风力9级,距中心大约 *** 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全市普降大到暴雨,由于此时台风云系非常不对称,从而造成的降雨也不均匀,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北部区域,南部相对较小,其中嘉定、宝山,崇明、浦东新区等地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个别站点崇明的新建站出现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区雨量相对较小,更大的杨浦区为37毫米,其他各区雨量在20多毫米。
风暴潮:“蒲公英”台风对上海黄浦江潮位的影响非常明显,7月4日凌晨,上海市黄浦江及沿海的许多站点均出现了近二年来的最***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长江口区的外高桥站4日01时出现了5.02米最***位,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吴淞口站4日凌晨1时15分水位达5.00米,超4.80米警戒水位0.2米,市中心区黄浦公园站4日01时55分出现了4.73米最***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时30米水位达3.91米,超警戒水位(3.5米)0.41米。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于2005年8月6日凌晨3点40分在浙江玉环 *** , *** 时中心气压950百帕,近中心的更大风力大于12级,10级风圈半径为200公里,7级奉劝半径为600公里。
台风 *** 后沿西北方向移动,穿过浙江省境内进入安徽,继续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由于台风“麦莎”强度强,7级大风半径大,上海长时间处于台风的7级大风半径内,且长时间位于台风移动方向的云系深厚的右半侧,台风影响尤为严重。
同时遭遇汛期第5次天文大潮,于是出现了天文大潮、风暴潮和暴雨三碰头的局面,致使黄浦江上游米市渡、大泖港的泖港站、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位。
“麦莎”影响上海期间的主要水情概括如下:长时间持续偏东大风:受台风影响,长江口高桥站从8月5日12点就开始刮偏东及东北向的6级风,持续时间长达42小时;8月6日2点开始风力加大到8级,8―10级的大风连续25小时,更大阵风26.6米/秒;杭州湾芦潮港的更大阵风达30.5米/秒,市区风力也达7―9级。
***位:因遭遇天文大潮,加上台风暴潮,黄浦江出现了今年汛期首次超警戒水位的***位。
8月6日凌晨,黄浦公园站出现了4.65米的***位,吴淞出现了4. *** 米的***位,米市渡出现了4.02米的***位。
8月7日凌晨,黄浦公园站出现了4.94米的***位,超警戒水位0.37米;吴淞出现了5.03米的***位,超警戒水位0.28米;米市渡出现了4.38米的***位,超警戒水位0.88米,创历史新记录,比原来4.27米的记录抬高了0.11米。
由于上海地区普降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黄浦江上游和市区河流出现了较高的潮位。
大泖港的泖港站8月7日凌晨也创历史新记录4.22米,比原历史记录抬高了0.02米,掘石港的洙泾站也出现了平历史记录的4.08米的***位。
暴雨:由于上海长时间被台风云系笼罩,8月5日上海地区便开始降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5日雨量更大的为崇明县的堡镇,日雨量100.4毫米。
8月6日上海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据初步统计,从8月6日8时至7日7时,市中心区普降大暴雨,普陀和徐汇下了特大暴雨,普陀区雨量高达216毫米,徐汇区累计雨量201毫米,大多数的区累计雨量在150―200之间。
中心城区以外的大部地区降雨在100―200毫米之间, *** 的周浦累计雨量203毫米,宝山区的蕴东闸累计雨量194.5毫米,浦东新区的杨思累计雨量191毫米,金山区的累计雨量191毫米。
“麦莎”台风引起的雨量大多数测站总雨量在200―300之间。
六、上海夏季吹什么风
问题一:上海夏天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因为上海处于季风区,夏季北太平洋为高压,我国 *** 为低压,所以上海夏天的风从太平洋吹来,又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故吹东南风,吹往西北方。
问题二:上海常年吹什么风东南风属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从太平洋吹过来的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上海属北 *** 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是上海气候的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冬天约有126天,夏天约有110天,春、秋两季相加约130天。上海属北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7、8月份气温更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更低,月平均约4℃。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问题四:我国夏季吹东南季风为什么上海8月吹西北风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 *** 季风盛行的北 *** 带地区,属于北 *** 带季风气候。上海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常年11月至翌年2月盛行冬季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4~8月盛行夏季东南风,暖热湿润,但7、8月间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下,有时出现西南风高温干燥天气;3月和9月至10月的前期是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一般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低温阴雨天气较多。
上海8月份非常热,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吹的是西南风。
问题五:上海哪几个月刮北风其中原因这要从风的形成说起。
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在地面它是由低温处流向高温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向。
在冬天,大海中洋流较夏天也有很大的变化,多为寒冷的寒流,由于寒流形成的地面和海面的温差极大,形成了寒冷的风,这时海面的温度低于地面很多,形成的风是吹向陆地的,也就是北风。
反之,在炎热的夏天形成的风是吹向海洋,这是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中国是 *** *** 季风气候。也就是南风这是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我国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 *** ,由于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不同,产生了空气的流动,所以就有了不同的风向了.
问题六:我们生活的地区,夏天一般吹什么风?冬季呢?为什么?夏天一般吹南风,冬天一般吹北风
东北华北辽东半岛:温带季风气候
华中(上海)江浙福建广州 *** :副热绩季风气候
问题七:上海吹什么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OK,关于上海刮什么风和上海经常刮什么风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