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郑的读音和组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郑拼音和组词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载有几个读音,怎么组词
zǎi、zài。zǎi组词:记载、连载、转载、登载。zài组词:载体、超载、搭载、满载。
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
3、充满(道路):风雪载途。怨声载道。
译:载,搭乘车辆。字形采用“车”作边旁,指像军阵一般整齐划一的田地。联合起来表示“辎重车辆像军阵那样整齐划一地停放在场地上”。
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中为增加催化剂的有效面积,一般使催化剂附着在多孔的物质表面,这种多孔物质即为载体。
一个篇幅较长的作品在同一报纸或刊物上分若干次连续刊载
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
(新闻、文章等)在报刊上印出。
二、郑怎么读
1、郑读zhèng,声母是zh,韵母是eng,音调是第四声,解意从奠(关,关口、要塞)从邑,周朝国名,在今河南郑州一带。
2、周厉王子友所封。周宣王弟郑桓公邑。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潧洧之上,今新郑是也。
3、属左右结构汉字,基本字义是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郑州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郑也是中国的一个姓。
4、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周朝姬姓诸侯国。都城:今河南荥阳,河南新郑。郑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 *** *** 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5、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
6、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之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 *** ”;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7、战国初年,被韩国灭亡。郑国立 *** 计432年,传位24君。
三、郑拼音和组词
1、郑重: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èng zhòng,指庄严,庄重,其形容词(郑重的)指严肃的样子、副词(郑重地)指严肃地干某事。出自《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2、郑重其事: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èng zhòng qí shì,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指对事情的态度。出自明·沈宠绥《度曲须知·收音回答》:何等郑重其事,今人乃卑人不肯习也。
3、郑人买履:这则成语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后用以讥讽墨守成规而不重视实际状况的人。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4、郑旦:春秋末年越国 *** 名。相传曾与西施同时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5、郑州: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一般指郑州市,简称“郑”,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四、记载(zǎi zài)记载是哪个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一、记载的"载"字正确读音是zǎi。
载荷、载货、满载而归、怨声载道、载歌载舞。
例:做了申请,纸书墨载,反悔还算人?
1.名词:车、船等交通工具;所装运的物件;
2.动词:装载;承载、负担;担任;装饰。
一、"载"的笔画、笔顺、每一笔的名称:
1.<名>乘具;车子。《肴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白话文释义:郑穆公接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报告,赶紧让人到都城北门查看,果然见到杞子的 *** 个个(把载具)扎束停当,兵器磨的雪亮,马喂的饱饱的,完全处在临战的状态了。
2.<动>乘坐。《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白话文释义: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3.<动>装载。《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
白话文释义:取十艘战舰,装载上干燥的枯枝柴火,并且在当中灌入油,用帷幕包裹起来。
4.<动>负载。《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白话文释义:水能负载船只,也能倾覆它,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5.<动>充满。《诗经·生民》:“厥声载道。”
白话文释义:(对此)充满了不满的情绪。
6.<动>开始。《诗经·七月》:“春日载阳。”
白话文释义:春天的天气开始暖和起来。
7.词缀,用于动词前。《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白话文释义:刚刚看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名>年。《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白话文释义: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2.<动>记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如史载田横事。”
白话文释义:就好像史 *** 录田横的事。
五、正的组词有哪些
正的组词有哪些:正正、都保正、正嬖、正比例、正笔字、辨正、秉正、补正、_正、财正、正餐、册正、正常铅、正常、正炒、正钞、晨正、诚正、
正的笔顺是横、竖、横、竖、横。
正的拼音为zhèng,部首为一,结构为独体结构,注音为ㄓㄥ_,ㄓㄥ,笔顺编号为12121。
正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点此查看正的详细内容
[ zhèng ]1.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正襟危坐。2.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恰好:正好。正中(zhōng)下怀。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7.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12.姓。[ zhēng ]1.〔正月〕农历一年的之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zhēng ]名词(1)农历一年的之一个月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2)箭靶的中心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3)引申为目标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动词(1)通“征”(2)征税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谨正盐_。——《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3)出兵,征讨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司马弗正。——《礼记·燕义》(4)另见zhèng[ zhèng ]形容词(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2)同本义席不正不坐。——《论语·乡 ***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泰山正南。——清·姚鼐《登泰山记》正则无景。——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斫其正。(3)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4)图形各边、角都相等。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5)正直,正派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6)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7)纯正不杂(多指色、味)古书之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正而不至焉。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姚鼐《登泰山记》(8)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 *** (纯正的禀 *** );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9)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10)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11)正当;合适虽成败事异,而 *** 正号者,_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12)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 *** 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13)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如:正电子;正离子(14)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如:正数;正号(15)正点。如:十二点正;正午(16)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17)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动词(1)通“整”(zhěng)。使正;整理;端正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正尔容。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2)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3)整治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4)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5)纠正;改正,匡正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 则,选贤良。——《荀子·王制》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正身以黜恶。——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6)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7) *** ,治罪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8)决定,考定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名词(1)官长;君长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2)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3)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4)嫡长子,与“庶”相对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5)妻,旧时代敬称 *** 为“令正”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6)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7)道理,规律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8)通“政”。 *** ,政事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9)通“证”。凭证,证据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 ***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10)姓副词(1)正好,恰好 *** 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3)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中儿正织鸡笼。——宋·苏轼《浣溪沙》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4)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5)仅;只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 ***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6)端正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7)方,刚刚我思舜,正郁陶。——《史记·五帝本纪》(8)公然;显然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9)总是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代词(1)这么;这样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2)又如:怎正大;怎正多(3)另见zhēng
正,zhèng或zhēng从一从止。守一而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zhèng或者zhēng,表不同的意思,常用读音为zhèng,意思是不偏斜,平正,同时一个“正”字有五画, *** 5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说文解字正【卷二】【正部】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_皆从正。?,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之盛切〖注〗徐_曰:“守一以止也。”说文解字注(正)是也。从一。句。一?止。江沅曰。一所?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_。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_皆从正。
下面介绍下正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嘉定甲戌正月以金部郎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师正二哥正三哥以诗贺雨次韵为谢》、《送倪正甫侍郎贺正》、《首正有感·忆昔吾乡入首正》、《题刘文正文清父子阮文达祁文端胡文忠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翁文恭诸公手札册子》、《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正绣球花·正是红稀绿暗时》、《别贾侍御·君正忙时我正闲》、《端正好·题俞锦心女士端正阁诗》、
正正、都保正、正嬖、正比例、正笔字、辨正、秉正、补正、_正、财正、正餐、册正、正常铅、正常、正炒、正钞、晨正、诚正、
堂堂正正、正正当当、正正经经、正正堂堂、正正气气、正正之旗、端端正正、心正笔正、正人先正己、方方正正、秉正无私、拨乱反正、不正之风、诚心正意、纯正无邪、词言义正、辞严谊正、词严义正、词正理直、辞严义正、
positive、right、square、revise、just、correct、for *** l、abnor *** l、
史晨碑孔彪碑校官碑简牍翁同和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我字的详细信息
六、郑振铎怎么读读出来
1、郑振铎,用汉语拼音读作:[zhèng zhèn duó]。
2、在 [ zheng ]这个音节中,[ zh ]是声母,[ eng ]是韵母。韵母 [ eng ]中,[ n ]是韵腹,[ e ]是韵头,[ g ]是韵尾。声调是四声。
3、在[ zhen ]这个音节中,[ zh ]是声母,[ en ]是韵母。韵母[ en ]中,[ n ]是韵腹,[ e ]是韵头。声调是四声。
4、在[ duó ]这个音节中,[ d ]是声母,[ uo ]是韵母。韵母[ uo ]中,[ o ]是韵腹,[ u ]是韵头。声调是二声。
5、声母的呼读音是声母后面带上一个元音而成的音。如:
6、bo、po、mo、fo、de、te、ne、le、ge、ke、he、ji、qi、xi、zhi、chi、shi、ri、zi、ci、si、yi、wu、yu。
7、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 *** 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 *** 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
8、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 *** 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 *** 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 *** 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 *** 的工作。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振铎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韵母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