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市值 日本市值更大的10 *** 司

牵着乌龟去散步 汽车 1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日产汽车市值和日本市值更大的10 *** 司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日产汽车市值以及日本市值更大的10 *** 司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全球车企市值前十丨特斯拉超越大众跃升至第二
  2. 【汽车人】日系车企市值创新高,中美 *** 大幅缩水
  3. 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一、全球车企市值前十丨特斯拉超越大众跃升至第二

特斯拉股价收盘为每股569.56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近期,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上一骑绝尘。美国当地时间1月22日,特斯拉股价收盘为每股569.56美元,这使得其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与此同时,特斯拉市值已经超过大众,成为市值仅次于丰田的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大众总市值约为997亿美元,在汽车制造集团中市值排名第三。

据智库君统计,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市值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丰田、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 *** 、上汽、福特和日产。

与一年之前相比,市值排名前十的车企次序变化不大,特斯拉超越戴姆勒和大众,上升两位,主要是因为特斯拉股价飞跃;另外福特超越日产,上升一位,主要是因为日产受利润降低、高管被捕等事件影响股价受到重挫。

特斯拉股价上涨受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包括其超出市场预期的总交付量、在中国工厂实现生产等,不少机构上调了特斯拉的股价预期,特别是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之后,特斯拉股价多次拉升,甚至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概念股也掀起了好几轮疯涨。

相比较而言,戴姆勒和大众在过去一年中股价仅有较小幅度的变动,其中戴姆勒市值不升反降,而作为全世界销量更高的汽车制造集团,大众的股价一直没有达到与其销量相称的水平——与大众销量处于同一级别的丰田,市值是大众的两倍多,尽管两公司的股价走势在近五年内非常相似,但差距显著。有分析认为,大众股价没有“释放”的因素之一是其复杂的股权结构。

特斯拉后来居上一定程度上是汽车工业变革的缩影。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德国汽车管理中心最新研究显示,传统汽车公司在过去六年内市值降低,但科技公司的市值翻倍。“资本市场明显更看重汽车集团对电动车、数字化、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服务等新技术的研发投资。”研究结果显示。

该研究统计了包括丰田、大众等在内的八家传统汽车公司的市值,据称,它们在2014年底的总市值达5660亿欧元,但到2020年1月,总市值为5420亿欧元,下滑了4.2%。

丰田汽车是汽车产业内市值更高的汽车公司,2020年达2060亿欧元,增长了16%,大众在2014年到2020年期间市值增长了6.1%,为 *** 0亿欧元, *** 和通用汽车的市值小幅度增长,而同期特斯拉市值则大幅增长了268%。

相反地,戴姆勒、宝马、福特和日产都有明显下降。戴姆勒的目前市值为520亿欧元,下滑29%;宝马目前市值为480亿欧元,下滑17%;福特目前市值为330亿欧元,下滑34%;日产目前市值则为210亿欧元,下滑36%。

上述研究认为,特斯拉受益于其在电动车和车联网领域上的创新,得到了投资者和股市的信心,而戴姆勒和宝马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知名汽车制造商市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及时向未来变革转型。他们的未来将取决于五到十年内是否能够及时转型,以及转型是否够好。”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 *** ·布拉泽尔(StefanBratzel)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 *** 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汽车人】日系车企市值创新高,中美 *** 大幅缩水

日股刷新历史新高,丰田、 *** 等日系车企股价大涨;中美造车 *** 股价大跌,市值大幅缩水。

本周可谓是全球央行的超级周,美联储考虑降息,日本央行则可能加息,于是引发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剧烈波动,汽车股的分化也进一步加剧。

从市场反应结果看,道琼斯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相继刷新历史新高,显示出流动 *** 充裕的狂欢尚未结束。与此同时,人民币因此承压,北向资金净流出,而 *** 股市的流动 *** 日趋变得紧张。这一系列动态,表明了全球金融市场在重大政策事件面前的敏感 *** 和连动 *** 。

除了春分日休市,本周日经225指数连涨四天,单周涨幅5.63%,再度刷新了历史高点。周五收盘至40888点,盘中一度触及41000点。

周五盘前,日本发布了2月份的消费者 *** 指数(CPI)数据。这些数字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趋势:2月份的核心CPI年增率达到了2.8%,不仅超过了上个月的2%,还创下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更高水平。同时,全国CPI同比增长也达到了2.8%,较1月份的2.2%继续上升,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更高点。

这一通胀的加速给股市带来了正面影响。日经225指数周五开盘后一路攀升至41000点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当天收涨0.52%。

贝莱德CEO芬克对日本股市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由于一些公司的质量和日元的走弱,日本股市有更大的上涨空间。芬克表示,他们正在超配日股,因为以美元计价,日股非常便宜。他还认为,日本经济已经转危为安,并希望看到日本央行能够更快地采取行动。

周五,丰田汽车涨幅1. *** %,收于3872.0日元,再度刷新历史高位,市值52.19万亿日元; *** 汽车股价也刷新了历史高点,周五上涨1.67%,收于1 *** 1.5日元,市值9.32万亿日元;铃木汽车周五上涨3.63%,收于6821.0日元,市值3.29万亿日元,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日产汽车周五涨幅达3.36%,收于 *** 2.5日元,市值2.56万亿日元,连续八个交易日上涨;三菱汽车周五上涨1.53%,收于504.1日元,市值7503.9亿日元。

《汽车人》认为,尽管通胀数据显示上升趋势,但日本央行的谨慎立场表明,市场对于即将加息的担忧可能夸大了。这种不确定 *** 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空间,尤其是在质量高、估值合理的日股中。

丰田和 *** 等汽车巨头的股价刷新了历史高点,表明市场对这些公司未来前景的信心,也可能预示着日本制造业的复苏。随着日元的走弱,出口导向的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利润,这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日本股市的当前表现,不仅是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反应,还可以认为是对经济预期的一种 *** 。投资者密切关注日本央行的货币策略,以及 *** 如 *** 衡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日股对那些寻求质量和价值的投资者来说,仍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周四道琼斯指数创出新高后,周五纳斯达克指数再次刷新了收盘历史新高,但道指出现了小幅回调。具体来看,道琼斯指数下跌0.77%,收于39475.90点;纳斯达克指数则涨幅0.16%,收于1 *** 28.82点。本周累计,道指上涨了1.97%,纳指上涨了2.85%。

如今美股已然成为科技股的天下,降息周期也不能阻挡科技股的扶摇直上。周五,多数科技股继续呈现上涨态势,英伟达涨超3%,谷歌涨幅超过2%,苹果、奈飞、亚马逊和Meta也有小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热门中概股普遍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了1.80%。其中,金山云下跌超过9%,小鹏汽车下跌超7%,唯品会下跌6%,微博下跌超5%, *** 音乐和理想汽车下跌超3%。

汽车股方面,像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只是连续上涨后的回调,股价仍维持在高位。 *** 车企则走出了相反的方向,不但跌幅较大,而且趋势堪忧。具体来看,小鹏汽车跌7.79%、路特斯跌5.77%、RIVIAN跌3.31%、理想汽车跌3.27%、蔚来跌2.20%、特斯拉跌1.15%。

特斯拉虽然收跌1.15%,但126.94亿美元的成交量仅次于英伟达。有消息称,特斯拉在本月初已经指令上海工厂减少Model Y和Model 3的产量。这一决策是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所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特斯拉全球出货量可能面临下滑的趋势。

美国 *** 车企Rivian在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后,被指出可能是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公司之一。截至2023年底,Rivian共筹资277亿美元,却亏损了185亿美元,亏损额是SpaceX的三倍。具体来看,上季度每辆车的平均售价为94116美元,而单纯的制造成本高达1374 *** 美元,每辆车净亏损43372美元,相当于一辆Model Y的 *** 。

目前,Rivian的现金储备预计能支撑到2025年第二季度,但其R2车型的交付可能要推迟到2026年。如果Rivian能够渡过难关,它有潜力成为北美市场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主要电动车制造商,尽管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能比预期更为艰难。

路特斯自纳斯达克上市以来,股价已经连续五周下跌,累计跌幅50.48%,市值45亿美元。

《汽车人》认为,从理论上讲,美联储降息的可能 *** 和日本央行加息的预期应该对市场构成压力,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预期反而触发了资产 *** 的新一轮上涨。这一现象背后,可能是投资者对经济持续复苏的信心,以及对科技股未来增长潜力的乐观看法。

同时,AI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依然显著。在汽车行业,传统车企和 *** 的股价波动,包括特斯拉的生产调整和Rivian的财务亏损,都映射出市场对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多元态度和分歧观点。

汇市波动不断,美国降息的预期又出现了变数,令港股市场的反弹戛然而止,本周险守30日均线。

周五,港股市场遭遇了一次大跌,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暴跌4.4%,最后收盘时跌幅为3.55%,收于1 *** 99点;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下跌了2.16%和2.5%,市场情绪相当低落。其中,汽车板块下跌3.21%,回落至20日均线下方。

科技股的重挫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下跌,京东下跌超5%,美团下跌超4%,百度、阿里巴巴和 *** 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整车股尤其是 *** 也成了重灾区,理想汽车大跌10.88%,小鹏汽车跌8.84%,这两只个股拖累了整个汽车板块。

3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减持小鹏汽车和B站股份,该消息导致小鹏汽车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分别下跌了6.54%和8.84%,累计跌幅达到14.8%,市值蒸发超过113亿港元。

理想汽车的新车型MEGA销量未达预期,这引起了投资者对其持续创新能力的担忧,股价持续下挫。理想汽车的股价在本周累计跌幅达18.26%,而自3月1日MEGA上市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达32.09%,差不多回吐了之前的所有涨幅。尽管如此,理想汽车的市值仍然高达2554亿港元,是除比亚迪外更高的港股车企市值。

涨幅首位的整车股是华晨中国,周五涨幅8.85%,收于5.66港元,市值285亿港元,创出2018年10月以来的高点。

华晨宝 *** 最新分红给华晨中国带来了约111.8亿人民币的收益,这是根据其25%的股份和当前的汇率计算的。华晨中国的现金储备,加上这次分红,将达到近360亿元,净现金大约300亿元。这意味着华晨中国在华晨宝 *** 股权价值被低估,实际上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约81亿元的利润,而公司市值280亿港元与其财务状况不符。华晨中国还拥有其他盈利资产,整体财务状况良好,为投资者提供了吸引的投资机会。

《汽车人》认为,阿里巴巴减持小鹏汽车股份的消息和理想汽车新车型MEGA销量未达预期,引发了汽车板块的剧烈波动。深层次来看,这种波动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过高的估值导致的。

随着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经济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先前估值过高的企业开始进行市值纠正。这一市值调整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至新兴车企的估值与其他车企没有显著差异为止。

日产汽车市值 日本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第1张图片-

周五,上证指数下跌0.95%,收于3048点;创业板下跌1.47%,收于1869点。其中,汽车板块缩量下跌1.16%,在10日均线处得到了支撑,整车股跌多涨少。

在本轮整车股的反弹中,华为概念再度成为了领头羊。同时,飞行汽车和氢能源等概念也有不俗的表现。赛力斯表现突出,股价收盘超过每股100元,市值也成功突破1500亿元。

东风汽车(跌6.27%)、长安汽车(跌2.46%)、江淮汽车(跌2.16%)、北汽蓝谷(跌1.96%)在周五的强势反弹突然停止,但考虑到前期的涨幅,这些个股整体的反弹趋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截至3月22日,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的股票有15只,东风汽车以超过60%的涨幅领先。此外,市盈率低于20倍的股票有18只,天齐锂业以5.23倍的市盈率更低。

从资金流向来看,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超过亿元的股票有13只,其中宁德时代以58.47亿元的净买入额位居首位。赛力斯、上汽集团、北汽蓝谷分别被净买入了11.77亿元、9.38亿元和4.17亿元,紧随其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 *** 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 *** 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年之后,吉利正在寻求与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寻求更高程度的合并整合——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而且在至关重要的资本市场上,双方也要实现高度统一。

2月10日,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双双发布公告,官宣了双方正在推进整合的消息,并刻意强调了“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的主要表现,除了研发生产之外,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双方将会以同一主体的形式, *** 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合并一旦落地,目前在 *** *** 的吉利汽车(目前市值约180亿美元),将会迎来市值飙升,并由此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按照沃尔沃的官方表述,这是一次“强强联手”的整合,目的是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并特意强调“强强联手”能够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并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财务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协同效应。

沃尔沃还具体表述称,业务重组将会使得吉利和沃尔沃更充分地实现规模优势,能够集中资源引领行业变革。

另外,这次重组后,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还将保持各自的品牌 *** 不变。

在资本市场方面,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通过在 *** H股 *** 的吉利汽车实现上市,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 *** 。

吉利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正和沃尔沃探讨通过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 *** ,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全球集团”,能够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也确认了新公司将在 *** 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再结合此次双方共同发布的公告,表明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十年之后,正在把这项并购推向深入——这一次涉及到的是技术、成本控制、财务和资本市场的深度整合。

2010年3月,吉利宣布以18亿美元的 *** ,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

在当时,这是一桩轰动业界的“蛇吞象”式的收购交易。

即便是已经沦落至被收购的境地,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在被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汽车依然在全球卖出了33.5万辆汽车,同比跌幅10.6%,是过去十年的更低值。

而作为收购方的吉利汽车,当年销量是33万辆,但是同比增长率是48%。

这种体量和品牌上的大同小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时收购中的一个细节——吉利保证沃尔沃的“绝对 *** 运作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个品牌 *** 经营,虽然同在吉利旗下,但属于并行关系。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个约定对于打消沃尔沃和福特的疑虑、快速推进收购事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现在十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沃尔沃在2019年的销量达到了70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而吉利的销量更是超过了136万辆,增幅超过四倍。

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十年前那桩收购交易的成功——借助于吉利的收购和资金支持,沃尔沃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破产危机,而且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样借助于这次收购,吉利的技术和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战略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包括领克使用沃尔沃的CMA平台等,都意味着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交流,相比收购之初,水平已经大幅提升。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吉利和沃尔沃把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也就是此次双方共同提及的业务整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双方也表现出了高度默契。

理论上,吉利这次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并没有板上钉钉。

吉利在公告中的表述是,这笔交易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计划,而且还得经过双方董事会和股东、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时还要考虑“市场情况”。

沃尔沃汽车官方发布的公告与之类似。

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在一些关键事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披露相关信息,意味着在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合并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默契。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时机的选择也颇为微妙。

在2018年5月,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吉利控股选择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推进沃尔沃在 *** 和瑞典上市,估值为160亿-300亿美元。

《金融时报》当时的报道称,吉利希望沃尔沃 *** 上市的估值能够超过300亿美元。

不巧的是,2018年的资本市场走势不佳, *** 恒生指数从2018年1月底超过33000点的阶段高点,更低跌至当年10月份的大约 *** 00点一线,跌幅超过了24%。

这让沃尔沃寻求的多达300亿美元的估值难以实现,后来也就没有了下文。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沃尔沃就向包括瑞典养老基金在内的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筹集资金50亿瑞典克朗,这一动作被普遍解读为沃尔沃将会寻求 *** 上市。

自从进入2019年以来,港股市场基本围绕27000点左右震荡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这在客观上为吉利和沃尔沃的重组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跟2018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大不相同。

所以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吉利和沃尔沃选择在此时推进合并事宜,相当于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而且即便按照早前报道中160亿美元的保守估计,新集团的估值也将达到340亿美元,超越排名第十和第九位的日产汽车(约200亿美元)和福特汽车市值(320亿美元左右),铁定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在这轮汽车行业100多年来罕见的技术浪潮里,以电动化、自动驾驶为 *** 的先进技术,已经推动了包括驾驶体验在内的 *** *** 变化,并且成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仅从技术角度去看,这对沃尔沃和吉利的整合是一个利好。

因为自从发明了汽车史上之一条安全带之后,沃尔沃就在有关“安全”方面储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很早就拥有了包括CitySafety在内、已经具备了初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安全 *** 。

而在无人驾驶趋势明朗化以后,沃尔沃也开始不断升级自己的相关 *** ,这意味着其尽管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层面并不是很吃亏。

对于吉利来说,不仅仅因为其在过去的十年间销量翻了四倍多,更在于其背靠全球之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之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沃尔沃的技术叠加了吉利的本土化优势之后,带来的协同红利极具 *** 力。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一款车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无人驾驶 *** 却并非易事——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无论是大众和福特,还是宝马和戴姆勒,都选择了联合研发的路径,以分摊研发成本。

相对于上述公司,吉利和沃尔沃同属吉利控股旗下,在合并重组后,将会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从当初的收购,到双方在技术上合作,顺利推出领克,再到现在进行合并重组,并打算 *** *** 甚至斯德哥尔摩,都表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在走向深入,落地实施的话,将诞生一个年度销量超过200万辆、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车企——这既是吉利的目标,也是沃尔沃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拟议中的合并整合,对于新集团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 *** 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OK,关于日产汽车市值和日本市值更大的10 *** 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市值 日本 日产 汽车 更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